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
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
###逐句翻译
-“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在美好的节日里,皇上颁发龙镜,那如仙般的光辉从凤台洒下。
-“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这龙镜包含着灵气,世间万物都能照入,照出的影像就像百花盛开一样美丽。
-“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镜子的色泽随着皇上的圣明而散发,光芒伴随着皇上的恩泽而来。
-“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美丑都在这如冰一样明亮的镜子里显现,从此我(拿着这镜子)都愧疚自己没有才华。
###词句鉴赏
-**“含灵万象入”**:“含灵”二字很妙,赋予龙镜一种有灵性的感觉,好像它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能把世间万物都“包含”进去,让镜子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物品,而是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传达出对龙镜神奇之处的赞叹。
-**“写照百花开”**:把镜子照出的影像比作百花盛开,这是比喻的手法。百花盛开是很美的画面,用这个来形容镜子照出的东西,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镜子所照之物的美丽,也体现出对龙镜成像效果的赞美。
-**“妍媸冰鉴里”**:“冰鉴”就是像冰一样明亮的镜子,用“冰”来形容镜子的明亮,很形象。而且“妍媸”(美丑)都能照出来,一方面说明镜子的清晰度高,另一方面也有一种深意,好像在说在皇恩(通过龙镜体现)之下,一切都无所遁形,有一种对皇上明察秋毫的隐含赞美,同时“从此愧非才”又有一种自谦的情感,觉得自己在这样的镜子(代表皇恩等)下,才华不够而愧疚,情感很细腻。
第二句“仙辉下凤台”中的“仙辉”可能指仙人的光辉或仙境般的景象,“凤台”常用来指帝王的宫殿或者象征高贵的地方。这句可能描绘从天上降下祥瑞之气,与神器或权力有关。
第三句“含灵万象入”中的“含灵”指万物有灵,可能表达自然界的生机或神圣的感召。“万象”代表各种景象,可能暗示全面、包罗万象的意象。“入”字可能表示某种进入或融入的状态。
第四句“写照百花开”这里“写照”可以理解为描绘、记录,“百花开”象征繁盛、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能是在描绘春天万物复苏,花开遍野的场景,或者用百花开来比喻国家的繁荣。
接下来是后四句:“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皇明”可能指皇帝的光明或德政,“圣泽”指圣人的恩泽或皇恩。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皇权的光辉普照大地,或圣君的恩德传播四方。
最后两句“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妍媸”指美与丑,“冰鉴”常比喻公正无私的镜子或可以清晰映照的器物,如冰鉴用于照面。“愧非才”表达的是对自身才能不足的惭愧。这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在面对圣君的光辉时,意识到自己的平庸,感到自愧不如。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庆祝一个重要的朝廷活动或节日,比如皇帝的生辰或册封大典。龙镜和凤台可能象征着皇权的彰显,万象和百花开可能描绘出繁荣昌盛的景象,而冰鉴和愧非才则可能表现作者对自身才能的审视,可能在参加这样的活动后感到自己的不足,或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以及个人责任的思考。
需要确认的是,这首诗是否有明确的历史背景或典故。比如“龙镜”是否指特定的物品,“凤台”是否指具体的宫殿,或者是否存在其他常见的意象对应。另外,“冰鉴”是否常用于比喻公正或鉴察,这可能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关。
可能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参与了朝廷的重大庆典,或是皇帝的生日,用龙镜和凤台来象征皇权的荣耀,同时赞美太平盛世。后两句则可能表达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自己的能力,或表达对国家的担忧,认为虽然国家繁荣,但自己才能有限,无以为报,从而产生愧疚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用了“冰鉴”来比喻鉴察,可能暗示作者在朝为官,负责审查或监督,因此在盛世中感到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也有可能是在某种选拔或考试中,作者自感不才,对皇恩浩荡表示感激。
另外,诗的结构是七言律诗,通常有对仗和押韵的要求。检查每句的对仗是否工整,比如“令节”对“仙辉”,“颁”对“下”,“龙镜”对“凤台”,这显示出对仗的工整性,符合律诗的格式。后四句的结构也需要分析,确保符合格律。
可能存在的时间背景是某个繁荣的朝代,比如唐朝或宋朝,因为这些朝代常用诗词来歌颂盛世和皇权。作者可能是一位文臣,在参加朝廷的庆典时写下的诗,表达对皇恩的感激和自身能力的不足。
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历史典据,或者是否某些词语有特定的解释,比如“鲸衡”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冰鉴”有其他含义。但根据常见的解释,可能没有问题。
总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朝廷庆典、皇权象征、盛世图景以及作者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有关,可能是在一个重要的朝廷场合下,作者以华丽的辞藻赞美皇恩,同时表达自我期许或惭愧。
这首诗描写了国家庆典的盛况和作者对自身才能的反思,可能创作于某个重大的朝会或节日。
**分析:**
1.**开篇“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令节”指庆典,“龙镜”象征皇权。“颁”与“下”呼应,暗示皇权光辉如龙镜般被颁发、仙姬般的荣耀降临宫廷。“凤台”是帝王宫殿的雅称,整体描绘出庄严华丽的场面。
2.**中段“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含灵”是万物有灵,“万象”代表自然景象,与“百花开”呼应,表现万物复苏、繁荣景象。
3.**末句“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皇明”是帝王德政的象征,“圣泽”喻圣君恩惠,这两句说明皇恩的光辉普照大地。
4.**最后“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妍媸”指美丑,“冰鉴”喻明镜,这里表达作者在朝廷的明鉴之光下,意识到自己才能不足,感到惭愧。
**背景推测:**
这首诗应创作于某个重大的朝廷庆典场合,如皇帝生辰或新帝即位。作者可能以文臣身份参与其中,渴望表达对盛世的赞美,但最后以“愧非才”作结,显示出他或许因未能更完美地呈现盛世气象,而对自身学识或才能产生反思。这种由盛景到自省的转折,暗示了封建文人既愿颂扬皇权,又渴望通过诗词展示自己才华的时代心理。
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