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梦白衣妇人歌词_卢绛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
月和残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
芭蕉生暮寒。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
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

AI注解:

###逐句翻译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京城(玉京可理解为京城)的那个人离去了,秋天显得十分萧条冷落。画檐上喜鹊飞起,梧桐树的叶子飘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斜靠着枕头,静静地不说话,月亮和残留的梦境一样圆满(这里有一种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梦是残的,月却圆,带着一种无奈)。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背对着灯,只能暗暗哭泣,不知什么地方捣衣的声音那么急切。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眉毛(眉黛)像小山一样攒聚(形容忧愁的样子),芭蕉在傍晚生出寒意。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在清风明月的深夜,(想起)那拿着箕帚(这里可理解为操持家务,指代妻子)的卢郎(可理解为丈夫),遗憾已经晚了。

-“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以后在孟家坡上约定,再来相见的时候就是美好的时期。

###词句鉴赏

-**“月和残梦圆”**:这里把月的圆和残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梦是残的,可能是因为思念等原因,梦都不完整,而月却圆,就好像现实和内心的期望不一样。这种反差很动人,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

-**“背灯惟暗泣”**:“背灯”这个动作很有画面感,一个人背着灯暗暗哭泣,那种孤独、悲伤的氛围一下就出来了。“暗泣”也比直接说哭泣更有韵味,更能体现那种隐忍的悲伤。

-**“眉黛小山攒”**:把眉毛比作小山攒聚,很形象地写出了人忧愁的样子。就好像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皱着眉头,用“小山攒”这样的比喻,更生动有趣,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芭蕉生暮寒”**:“生”字用得好,赋予了芭蕉一种主动产生寒意的感觉,其实是人的心境觉得寒冷,通过说芭蕉生寒,更含蓄地表达出那种暮晚的凄凉和内心的寒意,比直接说人觉得冷更有诗意。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第一句是“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这里提到玉京,可能指的是京城或者某个特定的地点,秋天的萧索景象,画檐上的鹊鸟和梧桐落叶,营造出一种萧瑟、离别的情绪。接下来是“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这里描述了一个人在枕头旁边安静无言,月光与残梦相合,可能是在夜晚思念,梦醒后仍有未尽的情感。然后“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背灯时独自哭泣,砧声(捣衣声)急促,暗示有离别或思念的场景,可能与远方的亲人有关。最后,“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这里用了眉黛如小山的比喻,芭蕉在暮色中显得寒冷,清风明月的夜晚,箕帚卢郎(可能是指丈夫或夫君)遗憾迟来,约定了未来的见面时间

首先,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但用户没有提供,所以可能需要根据诗句推测。虽然不确定,但可以分析其中的词汇和意象。例如,“玉京”可能指代京城,比如长安、洛阳,或者某个虚构的地方。诗中多次提到秋天、梧桐、月亮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可能与离别、思乡或感怀时事有关。

接下来,分析“玉京人去”可能是指某位重要人物(如君王、诗人)离开京城,或者象征某种变迁。画檐上鹊鸟起,梧桐落,可能描绘秋季的景象,同时鹊鸟的鸣叫和落叶暗示着离别或时间流逝。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这里可能是夜晚独处,思绪万千,梦与现实交织,月光象征思念。背灯惟暗泣,砧声急,捣衣声通常与妻子为远行的丈夫准备衣物有关,可能表示离别的情景,或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愁容和环境的寒冷。最后两句提到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这里可能需要进一步解析“箕帚”和“卢郎”的含义,箕帚指扫帚,可能象征女子的卑微地位;卢郎可能指男方的名字,比如卢姓男子,或者暗示某种传说)的遗憾,约定了未来的相见,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人的情感,期待重逢。

考虑到这些意象,这首诗可能描绘一个女子在秋天思念远方的丈夫,或者送别亲人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孟家坡”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是作者虚构的地名,用来寄托情感。整体氛围比较凄凉,可能是在离别时或思乡时创作的。

需要确认诗中是否有历史或文学典故,比如“箕帚卢郎”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人物或故事,或者是否是作者自指。此外,“孟家坡”可能与孟姓有关,或者是一个地名,需要进一步查证。不过,根据限制,只能思考背景,所以可以暂时忽略具体出处,专注于情感和场景的分析。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某位女性送别亲人或丈夫离开后,独自在家思念的情景。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期待重逢的心情。可能作者在某次离别事件后,写下此诗以寄托情感,或者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战乱、政治变动等,导致亲人分离,需要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哀愁和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的“玉京”可能象征京城,而“卢郎”可能是指丈夫,可能作者在创作时身处京城,或者有与丈夫分别的经历。而“孟家坡”可能是一个约定的地点,或者指代某个地方,可能是作者未来希望重逢的地方。整体结构显示诗人在描绘一个离别后的场景,可能是在边塞、旅途或归家的背景下创作的。

最后,确保分析符合限制,不使用生僻字或复杂词汇,保持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只思考背景,不回答其他问题,如作者姓名或具体历史事件。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离别后的孤寂与深情。通过"玉京人去"可知作者可能身处京城,或是对京城有特殊情感。"画檐鹊起梧桐落"点明季节特征,梧桐落叶暗示离别时节,鹊鸟的啼叫增添萧瑟氛围。后文"欹枕悄无言"写深夜独坐,"月和残梦圆"暗含未尽之憾的梦境。琵琶弦音、砧声这些意象表明诗人在思念远方的人,或许正在等待征人归来的日子。"眉黛小山攒"极言愁绪凝结,"芭蕉生暮寒"以植物状写孤寂心境。最后"他日孟家坡上约"中的"孟家坡"可能是约定重逢的特殊地名,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交织的情感。

即便不知道具体作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创作时的孤独心境。秋夜寂静,一个人守着空荡的屋檐,听着深夜捣衣声,看着满地落叶,内心藏着深深的思念与期许。这样的场景可能发生在战乱年代,或是有人远赴边疆、仕途未归之时。在诗中,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完美交融,展现出一位女子秋日里对亲人的深情守望。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

下载文档
已下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