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书事咏怀_白居易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

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

AI注解:

第二句:“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陆贾是商人,陶潜是隐士。这里用对比,说明作者更欣赏陶潜的酒足。翻译时要保留这种对比,比如“钱多像陆贾一样捐,不如陶渊明微醺好”。

第三、四句:“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可能描述僧人和妓女的生活场景。翻译成“僧人铺床打坐,楼里晴天卷帘。”需要检查是否准确,比如“敷坐”是舒适地坐着。

第五、六句:“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斋可能指斋戒或日常开销,这里应该是日常花费。翻译为“每天被开销打乱,春天靠闰月多赚点。”要确保现代读者能理解“斋”在这里的意思。

第七、八句:“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年长更渴望快乐,酗酒但不廉洁。翻译成“年纪大了更想找乐子,虽然爱喝酒但不算贪财。”这里“不廉”指不廉洁,但结合上下文,可能指酗酒,需要确认。

第九、十句:“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十年闲逛还不满足,但怕被看作不务正业。翻译时要注意“涉无厌”的准确表达。

翻译完成后,鉴赏部分要找3-5个亮点。比如“酒足胜陶潜”用对比手法,突出淡泊;“日遭斋破用”用数字和日常场景,表现无奈。注意解释术语,如“对仗”要举例说明,如“僧敷坐”对“妓卷帘”结构对称。

还要检查是否遗漏了用户的要求,比如避免专业术语,用例子解释。确保翻译口语化,鉴赏聚焦亮点,不涉及无关内容。可能用户是学生或爱好者,想轻松理解诗词,所以需要简洁明了的分析。最后检查格式,分翻译和鉴赏两部分,用口语化中文,保持自然。

一、逐句翻译(口语化版):

第一句:工资勉强够活,虽然穷也不嫌弃。

第二句:钱多像陆贾那样捐,不如陶渊明微醺好。

第三句:僧人铺床打坐,楼里晴天卷帘。

第四句:每天被开销打乱,春天靠闰月多赚点。

第五句:年纪大了更想找乐子,虽然爱喝酒但不算贪财。

第六句:十年闲逛还不满足,但怕被看作不务正业。

二、词句鉴赏(精选3个亮点):

1."酒足胜陶潜"对比

用"胜"字建立古今对比:表面说比陶渊明还爱喝酒,实则暗赞陶渊明"酒足"的淡泊境界。就像说"我比李白还爱喝酒",其实是在谦虚地表达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2."僧敷坐"对"妓卷帘"

这两个画面形成奇妙对仗:

-僧人铺床打坐(宗教修行的闲适)

-妓女卷帘待客(世俗生活的热闹)

通过身份反差(僧/妓)、动作对比(敷坐vs卷帘),展现作者对世俗与超脱的微妙平衡思考。

3."日遭斋破用"数字细节

用"日遭"强化日常困境感:

-"斋"指斋戒或日常开销,这里更倾向生活费用

-"破用"既指钱花光,又暗含"打破规矩"的双关

通过具体数字(每天)+抽象感受(破用),生动呈现穷困生活的持续性压迫。

三、情感脉络:

全诗用"穷且乐"的悖论式表达,表面写窘迫生活,实则通过古今对比(陆贾vs陶潜)、身份对照(僧妓)、数字细节(日/十/春闰),传递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最后"亦恐涉无厌"的转折,既保留文人自嘲的幽默,又透露出对社会责任的隐忧。

(注:专业术语解释已融入鉴赏,如"对仗"直接用诗句对比说明)

AI诗词背景分析:

根据白居易的《书事咏怀》一诗,我们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中年或晚年时期(约9世纪中唐),当时他正处于宦海浮沉、经济拮据但精神自足的状态。从诗句“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可知,诗人依靠微薄的官俸维持生活,虽清贫却安之若素。结合白居易的生平,他曾在杭州、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退居洛阳时生活简朴,这种对清贫的坦然符合其晚年心境。

诗中提到“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借用汉代陆贾(谋士)和隐士陶渊明的典故,暗示自己虽不如陆贾富贵,却比陶渊明更能畅饮自适,体现其“中隐”思想——既不出世也不沉迷权势。这与白居易后期倡导的“闲适”生活方式高度吻合。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等句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乐妓交往的场景,反映中唐时期文人雅集的风气。白居易晚年居洛阳时常与僧人如如满禅师交游,同时家中蓄养乐妓(如樊素、小蛮),诗中“妓卷帘”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最后“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透露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珍惜,甚至担心自己会因贪恋这种生活而陷入“无厌”(不知足)的境地。这种矛盾心理源于白居易经历牛李党争后,选择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既享受退隐之乐,又保持儒家士大夫的警醒。

整体而言,此诗创作背景是白居易晚年脱离政治中心后,通过调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在清贫中追求心灵自由的状态,典型体现了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理念。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老向...

下载文档
已下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