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寄潮州杨继之_白居易

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

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AI注解:

先看第一句:“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这里的“相府”指的是宰相的府邸,“潮阳”是地名,可能指潮阳知县郑成功?不过用户要求不涉及作者背景,所以直接翻译。需要把“俱梦中”翻译成现代白话,比如“全成了梦境中的虚幻”。然后第二句“梦中何者是穷通”要问梦中哪才是真正的穷通(贫富、通达)。

接下来是第二句:“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这里“事过方应悟”是说等事情过了才明白,所以翻译成“等事情都成了往事,才恍然大悟”。后半句“不独荣空辱亦空”要表达荣辱都空,所以可以说“不只是荣耀成了空,连耻辱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翻译部分要注意口语化,比如用“全成了梦境中的虚幻”而不是“全成了梦境中的虚幻,保持原意但更自然”。然后检查是否有生硬的地方,比如“梦中何者是穷通”翻译成“梦中又该以何者为真?”可能更符合口语。

鉴赏部分,要找出3-5个亮点。第一句的“俱梦中”和“潮阳”形成对比,可能用比喻或对仗。这里“俱梦中”用了比喻,把整个相府和潮阳比作梦境,突出虚幻感。第二句的“事过方应悟”和“荣空辱亦空”形成对仗,结构对称,强调因果循环。还有“荣空”和“辱亦空”的排比,增强节奏感。

需要注意避免专业术语,比如用“比喻”时,要举例说明,比如“把整个相府和潮阳比作梦境”。对仗的话,可以简单解释为“前后句结构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不涉及作者背景,只围绕诗词本身,翻译口语化,鉴赏点3个,分析到位。确保没有遗漏用户的要求,比如逐句翻译和鉴赏分开,用清晰的结构呈现。

【逐句翻译】

第一句:"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

翻译:整个宰相府邸和潮阳地区都成了梦境中的虚幻,梦中又该以何者为真?

第二句:"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翻译:等事情都成了往事,才恍然大悟;不只是荣耀成了空,连耻辱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词句鉴赏】

1."俱梦中"的对比妙用

(比喻手法+情感张力)

把"相府"(权势象征)和"潮阳"(地名)同时归入梦境,形成"显贵+实地名"的强烈反差。就像说"整个VIP包厢和深圳湾都成了海市蜃楼",用具体场景的消散暗示一切荣华都是虚幻。

2."荣空辱亦空"的递进结构

(排比修辞+哲学升华)

前句"荣空"指荣耀成空,后句"辱亦空"用"亦"字自然承接,形成"荣辱皆空"的闭环论证。就像说"钱花光了是空,钱没花完也是空",用生活化比喻讲透人生本质。

3."事过方应悟"的时空张力

(动作描写+人生顿悟)

"事过"指经历完成后才醒悟,形成"经历-顿悟"的时间链条。就像吃火锅等食材全凉了才懂火候,这种滞后性认知让道理更显深刻——人生很多教训都要等到事情结束才看得明白。

【特别提示】

第三句"不独荣空辱亦空"的"亦"字特别值得注意,这个字就像连接两个平行世界的桥梁,既保持句式工整(荣空/辱亦空),又用重复结构强化"全盘皆空"的结论,类似现代话说的"不只是...连...也..."。

整体来看,这首诗就像在讲一个循环故事:你拼命想抓住的(相府权势),其实早被梦境吞噬;你以为能证明自己的(荣辱经历),最终都化作虚无。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别适合当代人反思成功焦虑和得失心。

AI诗词背景分析:

《偶作》是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时所作。通过“相府潮阳俱梦中”一句,可知诗人回顾了自己早年在长安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的辉煌时期(“相府”),以及中年被贬江州司马、忠州刺史的坎坷经历(“潮阳”借指贬谪之地)。此时的白居易已看透官场沉浮,用“梦中”比喻人生际遇的虚幻无常。

诗中“穷通”(困顿与显达)的对比,反映了他对仕途得失的深刻反思。后两句“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更是点明:唯有经历岁月沉淀后才能彻悟,荣辱名利皆如泡影。这种思想与白居易晚年崇信佛教、追求“心境虚空”的生活态度密切相关,也与唐代士大夫在政治动荡中寻求精神超脱的时代风气相通。

全诗语言平实却蕴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历尽沧桑后达观超然的心境。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下载文档
已下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