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
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
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
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
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
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
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
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
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
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
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
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
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
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
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
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
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
陈室可曾扫,陶琴不要弦。
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
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
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
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
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
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
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
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诗的节奏和情感,不能因为口语化而失去诗意。同时,要检查是否有专业术语,如果有的话,需要用例子解释。例如“省史”可能是指省去史官的职责,翻译时需要明确。
然后是词句鉴赏部分。需要找出3-5个亮点,分析其技巧和传达的情感。比如“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这里“贮”和“买”对比,表现出经济上的积累和追求自然的生活,用词精准,对比鲜明。还有“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用比喻和对比,强调浮华易逝与真理珍贵。
在分析技巧时,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如果必须使用,要立刻举例说明。比如“对仗”可以说“前后两句结构对称,意义相关”。同时要说明为何这些句子动人,比如情感真挚,意象生动等。
需要注意用户的具体要求:只围绕诗词本身,不涉及背景或作者生平。所以鉴赏部分要专注于诗句本身,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效果。
现在开始逐句翻译,确保每句都口语化,然后挑选几个关键句子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这里描绘房屋的破败,但用“移”和“换”表现出积极修补的态度,对比强烈。还有“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用比喻形容自然环境的舒适,生动形象。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翻译口语化,鉴赏聚焦亮点,避免术语,只围绕诗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步骤,回答简洁明了。
【逐句翻译】(口语化版)
1.我硬着头皮升了三次官
2.退休才两年就急着买地
3.和狐狸兔子共享三条小路
4.一起在荒草野地上开垦
5.把倾斜的瓦片挪到漏雨的房梁
6.用虫蛀的房梁换新的梁柱
7.修整了绕着庭院的小路
8.整顿好台阶前的碎砖
9.拓宽狭窄的巷子能容下马车
10.降低矮墙让过肩高的石块
11.门框能停驻马车
12.堂屋可以铺开宴席
13.丹凤楼在屋后,青龙寺在前头
14.街市灰尘不到,宫树影子相连
15.官员嫌我住得远,富户笑我占偏地
16.我不敢麻烦客人来访
17.希望子孙能传承这点心
18.不求别人爱慕,只求自己方便
19.随便种点树,占点风轻云淡
20.闲情雅致来自心境,幽深意境被场景牵动
21.松涛像在山涧底流动
22.草色比河边更鲜艳
23.冻土解冻时润泽如冰
24.晴朗日出时天光透亮
25.苔藓滑得像竹席
26.草座软过棉花垫
27.窗帘能像山卷一样自然
28.帷子能像月光一样轻盈
29.东篱有花遮掩
30.北窗有竹陪伴
31.追慕汉代隐士
32.自愧不如禁宫神仙
33.归家想泡澡放松
34.上班还恋着春睡
35.才疏学浅不适合做官
36.散漫懒惰难当差事
37.在墙上题诗留言
38.靠卖酒凑零花钱
39.柏树杵捣灵丹药
40.铜瓶洗着暖融融的山泉
41.烟雾从房盖飘散
42.蜡烛隔着纱帘摇曳
43.旧房子没打扫干净
44.陶制琴弦不用绷紧
45.彻底清除了俗事
46.养活了全部道情
47.还得应付家人牵挂
48.被官服勒着脖子
49.终究要辞官归隐
50.渐渐要断绝荤腥
51.大抵是庄叟的宗亲
52.私心却是竺乾的佛事
53.浮华像水波中的字
54.真理像火烧出的莲花
55.十二部佛经念到底
56.五千言玄学写完篇
57.是非都当梦话说
58.说话沉默都像参禅
59.博士官当得冷清
60.郎中病刚好转
61.多和偏僻处做邻居
62.长期和寂静处结缘
63.慢慢牵着拐杖散步
64.悠悠展开蜀地诗笺
65.老年适合闲聊说笑
66.闷了就翻看好诗篇
67.蛮族酒杯刚斟满
68.蒙茶才到开始煎
69.没话找碴几次见
70.鬓发都熬成苍白
【词句鉴赏】(选6组最具代表性的)
1."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第5-6句)
技巧:用"移"和"换"两个动词,把修补房屋的过程变成艺术创作。倾倒的瓦片像被重新排列的积木,虫蛀的房梁换成新木,表现破败中的积极改造。
动人点:在困顿中展现乐观,用建筑细节暗示精神重建,比直接写"苦中作乐"更有画面感。
2."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第23-24句)
技巧:把自然景物人格化,"滑如簟"把苔藓比作竹席,"软于绵"把莎草比作棉花。用身体感受写环境(簟是睡席,莎是坐垫)
动人点:用触觉传递诗意,让读者能摸到苔藓的滑和莎草的软,比单纯写景色更真实。
3."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第53-54句)
技巧:用"水划字"比喻浮华易逝(水会冲散字迹),"火生莲"象征真理珍贵(烈火中莲花不灭)。数字对比(水/火,划/生)
动人点:把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意象,用矛盾修辞(火中生莲)制造张力,比直接说教更有力量。
4."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第14-15句)
技巧:用空间对比(市街/宫树),视觉呼应(尘不到与影相连)。看似写环境,实写心境隔离
动人点:通过环境描写暗示精神独立,宫树影子相连却尘土不到,暗喻既保持距离又有关联的处世哲学。
5."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第37-38句)
技巧:用矛盾修辞(题墙与书命笔),"沽酒"与"率分钱"形成经济细节
动人点:暴露隐士生活的矛盾——既想雅致又不得不俗气,比直接抒情更真实。
6."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第67-68句)
技巧:用倒装句式强调等待过程(先有酒来,才有茶煎)。数字细节(蛮/蒙)暗示不同文化交融
动人点:在等待中体现从容,用具体饮品(蛮榼指少数民族酒器,蒙茶指蒙顶山茶)增强真实感。
【特别亮点】"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第53-54句)
这个句子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两个比喻构成哲学思辨:
-水划字:浮华如同水面写字,风一吹就散
-火生莲:真理如同烈火中的莲花,越烤越绽放
通过"水/火""划/生"的对比,把世俗与超脱、易逝与永恒的矛盾统一在8个字中。特别"火生莲"化用佛教"火中生莲"典故,但反其道而行——不是佛火,而是世俗火(煎茶煮酒),不是救赎,而是日常修行,这种创新比喻让诗句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启示。
【情感脉络】
前30句层层递进,从退休后的生活重建(买地、修房、种树),到精神世界的完善(读经、参禅、养性),最后揭示核心矛盾: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第47句)——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的冲突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第51句)——血缘联系与精神归属的错位
最终以"真谛火生莲"收束,将个人修行升华为普世真理,完成从物质归隐到精神超脱的升华。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青门隐指汉初邵平在青门种瓜归隐,紫禁仙是指朝中官员,作者羡慕归隐,觉得自己名声不如朝官。还有“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请假回家就想好好休憩,上班时却留恋春眠,显示对官场事务的倦怠,“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也自嘲才能不足,职事不专,有点消极怠工的感觉。
宗教思想方面,“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宗庄叟是崇尚庄子的道家思想,心事竺乾(佛教),“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认为浮荣如水上写字易逝,真谛如烈火生莲(佛教象征),还读“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佛经和道家经典),“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想抛开是非,参禅悟道。
官职方面,“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博士和郎中是官职,博士官冷说明职位清苦,郎中的病好了,可能之前因病或因官务疲惫。生活上,“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过着养生、品茶的闲适生活,和友人“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感叹岁月流逝,两人都已苍老。
综合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中唐或晚唐的官员,可能经历了官场的升迁,回到京城任职不久,积攒俸禄买田建园,打造自己的小天地,厌倦官场的俗务和浮荣,向往道家的清静和佛教的禅理,试图在仕宦之余寻求心灵的宁静,通过整治家园、养生、读经、交友来排遣,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又因“妻孥累”“组绶缠”暂时无法完全脱身,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中,借这首长诗详细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居住环境,抒发对闲适、超脱生活的追求。
现在整理一下:作者可能是一位在朝为官的士人,经历三次升迁后归朝两年,用余俸购置闲田并整治家园,打造清幽居所。当时他可能对官场事务感到倦怠,官职(博士、郎中)清苦或事务繁琐,使他心生归隐之念,崇尚庄老思想并倾心佛教,试图在仕宦生活中融入闲适的隐居情趣,通过修整家园、养生、读经、与友人往来等方式排遣,诗中详细描绘家园环境、日常起居和精神追求,抒发对浮荣的淡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仕隐矛盾的心境。
需要确认时代背景,这类诗的风格可能接近白居易的闲适诗,白居易常写官场生活与归隐之思,用浅白语言。所以推测作者可能处于中唐,官场氛围或许让他感到疲惫,希望通过营造家园、亲近佛道来获得心灵安宁,记录自己从整治家园到精神追求的过程,展现仕途中的闲适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愿望。
现在组织语言,确保清晰易懂,涵盖:官场经历(升迁、归朝)、经济基础(余俸买田)、家园整治(修屋、开路等)、环境特点(清幽偏僻)、官场态度(倦怠、自嘲)、思想倾向(庄老、佛教)、生活状态(养生、交友、读经)、情感矛盾(仕隐挣扎)。
检查是否符合限制,不用生僻字,只讲背景。现在整理成通顺的段落:
这首诗的作者大概率是一位中唐或晚唐的朝廷官员。他曾获三次升迁(“冒宠已三迁”),回到京城任职才两年(“归朝始二年”)。凭借积攒的俸禄,他在城外购置了闲田,开始整治家园:修整破旧的房屋(换瓦、换椽)、梳理庭院道路(平路、整砖)、拓宽街巷、垒砌院墙,打造出一处清幽的居所——周边有丹凤楼、青龙寺相伴,远离市街尘嚣,宫树阴影相连,虽位置偏僻遭“省史”嫌弃、“豪家”嘲笑,他却不在意,只求顺应本性(“唯将自性便”)。
官场生涯让他心生倦怠:自嘲才能不足、职事懈怠(“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请假归家便贪恋休憩,上朝时却留恋春眠(“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他羡慕“青门隐”(汉初邵平归隐种瓜)的自在,自惭难比“紫禁仙”(朝中显贵),内心倾向道家庄子的清静、佛教的禅理(“宗庄叟”“心事竺乾”),认为浮名如水上字易逝,真谛如烈火生莲永恒,常读佛经、道经,试图以“语默不妨禅”的心态抛开是非。
生活中,他过着养生、闲适的日子:用柏杵舂药、铜瓶漱泉,与友人品茶饮酒、拄杖吟诗,感叹彼此鬓发苍然。虽因“妻孥累”“组绶缠”(家庭、官职牵绊)暂未抛却爵禄,但已萌生“断腥膻”“抛爵禄”的归隐念头,希望在仕宦之余,借家园清幽、佛道修行,获得心灵的安宁与超脱。整首诗记录了他整治家园的过程、日常起居的情趣,以及在仕与隐之间挣扎的心境,展现出对世俗浮荣的淡泊与对清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这样就把创作背景的关键要素(官场经历、经济行为、家园建设、环境、官场态度、思想、生活、情感矛盾)都涵盖了,语言通俗易懂,符合限制。
这首诗的作者大概率是一位**中唐或晚唐的朝廷官员**,创作背景可从以下角度推测:
###1.官场经历与经济基础
作者曾获**三次升迁**(“冒宠已三迁”),回到京城任职才**两年**(“归朝始二年”)。凭借积攒的俸禄,他在城外**购置闲田**,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2.家园整治与居住环境
他用心修整居所:清理新园杂草、修补破旧房屋(换漏瓦、换蛀椽),梳理庭院道路(平路、整砖),拓宽街巷、垒砌院墙……最终营造出一处**清幽偏僻**的家园——后方有丹凤楼,前方是青龙寺,远离市街尘嚣,宫树阴影相连。虽位置偏僻遭“省史”嫌弃、“豪家”嘲笑,他却毫不在意,只求“顺应本性”(“唯将自性便”)。
###3.官场倦怠与归隐向往
官场生涯让他心生疲惫:自嘲“才能不足、职事懈怠”(“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请假归家便贪恋休憩,上朝时却留恋春眠(“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他羡慕“青门隐”(汉初邵平归隐种瓜)的自在,自惭难比“紫禁仙”(朝中显贵),内心倾向**道家庄子的清静**、**佛教的禅理**(“宗庄叟”“心事竺乾”),认为浮名如“水上字”易逝,真谛如“火生莲”永恒。虽因“妻孥累”“官职牵绊”暂未抛却爵禄,却已萌生“断腥膻”“抛爵禄”的归隐念头。
###4.日常情趣与精神追求
生活中,他过着**养生、闲适**的日子:用柏杵舂药、铜瓶漱泉,与友人品茶饮酒、拄杖吟诗,感叹彼此鬓发苍然。
他常读佛经、道经(“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试图以“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的心态,在仕宦之余借家园清幽、佛道修行,获得心灵的安宁与超脱。
整首诗记录了作者**整治家园的过程、日常起居的情趣**,更抒发了他**对世俗浮荣的淡泊**、**对清静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仕与隐”之间的挣扎心境。
(注:诗风浅白闲适,类似白居易的“闲适诗”风格,推测作者或受中唐“仕隐并存”的文人风尚影响,试图在官场中开辟一片心灵净土。)
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檐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