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思山居一十首·忆药苗_李德裕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AI注解:

###逐句翻译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小溪边上的药苗长得整整齐齐,毛茸茸、很茂盛,正适合采摘。

-“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这些药苗都能帮助我延年益寿,哪里只是让肌肉骨骼强健呢。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这些药苗的)味道超过了商山的灵芝,花(这里“英”可理解为花)胜过了首阳的蕨菜。

-“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哪里像甘谷的那些人,只能喝喝香泉(这里有对比,觉得自己有这些好药苗比甘谷人只喝泉水强多了)。

###词句鉴赏

-**“丰茸”**:这个词很精妙,它生动地描绘出药苗毛茸茸、茂盛的样子,让读者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药苗那生机勃勃的画面,仿佛能触摸到药苗柔软的质感,传达出对药苗长势的喜爱之情。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把药苗的味道和商山灵芝对比,花和首阳蕨菜对比,突出了药苗在味道和外观(花)上的优势,传达出对药苗的赞美,觉得它比那些有名的灵芝、蕨菜还好,这种对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药苗的独特和珍贵。

-**“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岂如”用得好,有那种比较后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有药苗比甘谷人只能喝泉水强,传达出一种满足和自得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己拥有这些药苗的庆幸和小得意。

AI诗词背景分析: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第二首诗是: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这些诗句,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象或主题特别突出。比如,"溪上药苗齐"描绘了溪边药草茂盛的景象,可能暗示作者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药材或有养生的情怀。"丰茸正堪掇"中的"丰茸"可能形容草木茂密,"掇"是摘取的意思,说明作者可能在采摘药材,或者有收集、整理的意味。

第三句"皆能扶我寿"直接提到延长寿命,可能与养生、长寿有关,而"岂止坚肌骨"则进一步说明这些药材不仅强健身体,还可能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两句可能表达了作者对药物功效的肯定,或者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第二首诗的开头"味掩商山芝"提到商山芝,商山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芝是灵芝,象征长寿和珍贵。"英逾首阳蕨"中的首阳蕨可能指首阳山的蕨类植物,同样有药用价值。这里可能是在比较不同药材的价值,或者表达对某些药材的推崇。

最后两句"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中的"甘谷士"可能指甘谷的士人,或者甘谷的某种特产,"香泉啜"可能指饮用香美的泉水。这里可能有对比,暗示作者认为某些药材不如甘谷的泉水有益,或者有隐居、追求自然生活的意味。

结合这些意象,可能作者是在探讨药材与养生的关系,或者表达自己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疗法的生活态度。需要进一步考虑作者可能的背景,比如是否是医家、隐士,或者有特定的个人经历,比如生病后寻求草药治疗,或者对道家思想有研究。

另外,诗中提到的商山芝和首阳蕨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名贵药材,可能作者有参考这些典故,或者在表达对古代养生智慧的敬仰。而"香泉啜"可能暗示作者重视自然水源,或者有某种隐居的生活方式。

综合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关注养生、喜欢自然的文人,或者有医学背景,通过诗歌表达对药物和自然疗法的推崇。也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战乱或社会动荡,作者选择隐居山林,通过采集药草来维持生活,同时寄托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求只思考背景,不回答其他问题,所以要确保分析集中在创作背景上,不涉及文学分析或其他方面。同时,避免使用复杂词汇,保持语言通俗易懂。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分析整理成一个连贯的背景介绍,说明作者可能的创作动机、生活环境和思想倾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采集药草的情景,流露出对养生之道的思考。从"溪上药苗齐"可见作者身处山林,可能是一位隐士或医家,常年与草木为伴。"丰茸正堪掇"暗示其对药材的系统性收集,或是在特定时期(如疾病困扰时)对草药功效的重视。

"皆能扶我寿"点明作者追求延年益寿的目标,"岂止坚肌骨"则说明这些药草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承载着对生命延续的期望。第二首诗中"商山芝""首阳蕨"是古代传说中的仙草,作者借用这些典故,可能是在表达对传统养生智慧的推崇,或是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的对比,可能反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甘谷"指甘泉之地,"香泉啜"暗含清静无为的意象,暗示作者认为真正的养生之道不在于追求奇珍异草,而在于顺应自然、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与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相契合,可能作者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或是经历人生起伏后选择归隐山林。

综合来看,作者可能生活在战乱或社会动荡的年代,因对生命健康有深刻感悟,选择远离尘嚣,在山林中研究草药,同时寄托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其创作背景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隐居生活**:作者可能因避世或追求精神修养而隐居山林,长期观察自然草药生长。

2.**养生实践**:对草药的系统性研究和使用,可能源于个人健康需求或对传统医学的热爱

3.**道家思想**:诗句中的自然意象和养生理念,可能深受道家"顺应自然"思想影响。

4.**社会背景**:身处动荡时代,作者可能通过诗歌表达对乱世的疏离,以及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显示全部内容
上一篇:杂兴_李颀
下一篇:最后一页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下载文档
已下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