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最新一版的54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5年1月30日正式公布。
从1987年至2015年,《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所列遗产中已有31处文化遗产,3处文化景观遗产,10处自然遗产和4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为: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文化遗产)
2.长城(中国,1987.12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文化遗产)
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文化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1998.11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1998.11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文化遗产)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文化遗产)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文化遗产)
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文化遗产)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文化遗产)
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自治区,2012.6.29文化遗产)
28.哈尼梯田(云南,2013.06.22文化遗产)
29.中国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2014.6.22文化遗产)
30.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网路(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6.24文化遗产)跨国遗产联合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申报两国分别有8处遗产点和3处遗产点在其国境内我国境内包含22处遗产点。
31土司遗址(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2015.7.4文化遗产)
1.庐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观)
2.五台山(山西,2009.06.26世界文化景观)
3.杭州西湖文化遗产(浙江,杭州,2011.06.24世界文化景观)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省,1992.12.20自然遗产)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省,1992.12.20自然遗产)
3.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省,1992.12.20自然遗产)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省,2003.07.03自然遗产)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省,2006.07.13自然遗产)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2007.6.28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06.22自然遗产)
7.三清山国家公园(江西省2008.07.07自然遗产)
8.中国丹霞(贵州省,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2010.08.02自然遗产)
9.澄江化石遗址(云南省2012.06.29自然遗产)
10.新疆天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06.22自然遗产)
1.泰山(山东省1987.12双重遗产)
2.黄山(安徽省1990.12双重遗产)
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省1996.12双重遗产)
4.武夷山(福建省1999.12双重遗产)
名单简述
我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最新一版的54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5年1月30日正式公布。
名单构成
据介绍,列入名单的54个项目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古建筑、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历史村镇、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进一步扩大了预备名单项目的分布范围和影响力,丰富了遗产价值和类型,充分体现了世界遗产的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原则,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评定过程
2006年,国家文物局重设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含35个项目)。由于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等新的遗产类型在世界遗产申报中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文物局决定尽快更新预备名单,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的要求,尽量吸纳遗产价值突出、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的遗产项目,以充分发挥预备名单作为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储备的重要作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重设工作,基本仿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世界遗产的程序。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对各地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形成了待审项目后提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专家委员会选派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学保护理念、熟悉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专家赴现场考察,并及时做出该考察项目价值、世界遗产标准、保护管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报告,提交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专家委员会会议对各位考察专家形成的评估报告进行讨论,做出推荐决定,并指定专家作出项目推荐评估意见,提交国家文物局审议并向社会公布。
评定标准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评审标准也参照世界遗产的申报标准,每个项目不仅在所在地区,而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具有突出的价值。其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管理状况要处于良好状态。文物遭受的自然破坏,经历的修缮等活动必须有确切的记录。要有对遗产的规范管理,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