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破岚光半亩馀,竹轩兰砌共清虚。泉经小槛声长急,
月过修篁影旋疏。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干戈谩道因天意,渭水高人自钓鱼。
###逐句翻译
1.第一句:“压破岚光半亩馀”
-白话译文:好像把那半亩多的山间雾气都压破了(形容一种独特的情境)。
2.第二句:“竹轩兰砌共清虚”
-白话译文:有竹子的轩廊和种着兰花的台阶,一起营造出清幽、空灵的氛围。
3.第三句:“泉经小槛声长急”
-白话译文:泉水经过小小的栏杆,发出长长的、急促的声音。
4.第四句:“月过修篁影旋疏”
-白话译文:月亮经过修长的竹子,影子马上就变得稀疏了。
5.第五句:“溪鸟时时窥户牖”
-白话译文:溪边的鸟儿时不时地偷看窗户。
6.第六句:“山云往往宿庭除”
-白话译文:山间的云常常停留在庭院的台阶处。
7.第七句:“干戈谩道因天意,渭水高人自钓鱼”
-白话译文:不要说战争是因为天意,那渭水边的高人自己悠闲地钓鱼(表达一种超脱于战乱的心境)。
###词句鉴赏
1.“压破”:这个词很生动,把一种无形的“岚光”(山间雾气)用“压破”这种动作来描述,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情境,仿佛有一股力量在与岚光互动,很有画面感。
2.“窥”:“溪鸟时时窥户牖”中的“窥”字,把溪鸟写得很有灵性,好像它是个好奇的小家伙,轻轻地、偷偷地看窗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就像把鸟当成人,有“看”的动作),让诗句更生动有趣。
3.“宿”:“山云往往宿庭除”的“宿”,赋予了山云人的行为,好像云是来庭院台阶这里“住下”了,使山云有了一种亲切感,也让整个庭院更有诗意,同样是拟人的手法,让诗句更有意境。
4.“渭水高人自钓鱼”:这句诗很动人,在前面描写了清幽的环境后,用渭水高人钓鱼的典故(像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时机),表达了一种在乱世(干戈)中,自己追求内心宁静、超脱的情感,让整首诗的情感有了升华,从单纯的写景到表达一种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这些精妙的字词和句子,营造出了清幽、空灵又富有生机的氛围,同时传达出一种超脱于战乱、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后四句转向了人生哲理和历史典故。“溪鸟时时窥户牖”可能暗示作者观察自然,或者有隐居的愿望,因为溪边的鸟常常窥视门窗,可能象征着外界的干扰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云往往宿庭除”则进一步描绘山云停驻在庭院,可能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或者作者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干戈谩道因天意,渭水高人自钓鱼”引用了历史人物姜尚(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的故事,这通常与隐居、不为世俗所动有关。同时,“干戈谩道因天意”可能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或社会动荡的无奈,认为这些可能是因为天意,但作者更倾向于保持内心的平静,选择隐居的生活。
接下来,我需要结合这些意象和典故,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社会动荡,内心感到不安,因此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引用姜尚的典故,可能表明作者有归隐的志向,不愿参与纷争,追求高洁的品格。此外,诗中提到的竹轩、兰砌、小槛、修篁等意象,可能暗示作者居住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或者有文人雅士的气质,喜欢营造宁静的居所。
还要考虑诗的结构和用词,比如“压破”、“窥”、“宿”等动词的使用,显示出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情感投入。整体风格可能偏向于清新自然,带有隐逸的意味。这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曾经历仕途挫折,或者有追求隐居的愿望。
最后,需要确保分析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词汇,让用户容易理解。同时,只专注于创作背景,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隐逸情怀的结合,可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战乱或动荡时期,内心渴望远离尘嚣。诗中“竹轩兰砌”“修篁”等意象,暗示作者可能隐居于山林间,或向往清净的田园生活。后两句借姜子牙“渭水钓鱼”的典故,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在乱世中选择独善其身的志向。整体风格清幽淡远,透露出作者在乱世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压破岚光半亩馀,竹轩兰砌共清虚。泉经小槛声长急,月过修篁影旋疏。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