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帝里_罗邺

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谩道青云难得路,
何曾紫陌有闲人。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
只合咏歌来大国,况逢文景化惟新。

AI注解:

###逐句翻译

-“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热闹嘈杂的车马在尘世中奔走,从早到晚,不管是南方、北方、东方还是西方。

-“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别说那青云之路很难找,这繁华的道路上什么时候有过清闲的人呢。

-“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在侯门的月光下,酒杯里倒满美酒(竹叶可能指酒),马儿在御水(皇家的水)边,桃花飘落,正是春天

-“只合咏歌来大国,况逢文景化惟新”:只应该用诗歌来赞美这伟大的国家,更何况遇到了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的开明之治,一切都在革新。

###词句鉴赏

-**“喧喧”**:这个词很生动,就好像我们能听到那嘈杂热闹的声音,一下子把那种尘世的喧嚣氛围给带出来了,让读者能想象到车马川流不息的画面。

-**“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这两句对仗工整。“杯倾”对“马落”,“竹叶”对“桃花”,“侯门月”对“御水春”。通过这样的对仗,描绘出了侯门的奢华(有美酒、明月)和皇家环境的美好(桃花、御水、春天),传达出一种繁华、美好的感觉,很动人,因为它用很整齐又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精致的画面。

-**“况逢文景化惟新”**:这里用了汉文帝、汉景帝的典故(文景之治是很清明的时期),说现在遇到了像那样的革新之治,表达了对当下国家治理的赞美之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繁荣、政治清明的喜悦和歌颂。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诗中提到的“文景化惟新”可能指的是文景之治,这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的盛世。所以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西汉时期,或者后世对这一时期的追忆。此外,诗中涉及的“侯门”和“御水”等意象,可能与贵族生活或宫廷有关,暗示作者可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对贵族生活有深刻观察。

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和用典。例如,“喧喧蹄毂走红尘”描绘了繁忙的交通景象,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或动荡。“青云”和“紫陌”是常见的典故,分别象征高官显贵和繁华的街道,可能暗示作者对仕途的感慨或对现实的观察。“杯倾竹叶侯门月”中的“竹叶酒”可能指代美酒,而“侯门月”则可能暗示在贵族府邸中赏月的情景,表达一种闲适与繁忙的对比。“马落桃花御水春”中的“御水”可能指皇家的水道,结合“桃花”和“春”,可能描绘春天的美景,同时隐含对盛世的赞美。

再考虑诗的情感基调。诗中既有对奔波劳碌的描述,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转向对国家的颂扬和对文景之治的感慨,整体上可能表达了一种在动荡中寻求安宁,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作者可能在经历了社会的纷扰后,转向对安定盛世的赞美,或者是在表达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思考。

还需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七言律诗通常有严格的格律,押平声韵,对仗工整。分析每联的对仗是否工整,比如“喧喧蹄毂走红尘”对“南北东西暮与晨”,“谩道青云难得路”对“何曾紫陌有闲人”等,这些对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对比观察。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西汉时期有关,或者后世对这一时期的追忆。作者可能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士人,或者对贵族生活有深刻体会的文人,通过诗文表达对盛世的赞美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考虑到诗中提到的“文景化惟新”,可能是在文景之治时期或之后,作者借历史典故来反映当下的社会状况,表达对国家繁荣的期望或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的繁忙与对仕途的感慨,同时暗含对安定盛世的向往。从内容和用典来看,作者可能生活在西汉时期,或者后世对汉代文景之治的追忆者。诗中“文景化惟新”直接点明了文景之治这一历史时期,说明作者可能借古喻今,或是在文景之治的背景下抒发情怀。此外,诗中提到的“侯门”“御水”等意象,暗示作者可能与贵族阶层有接触,或对朝廷生活有所观察。整体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关注国家兴衰、有政治抱负的文人,通过对比繁忙的世态与盛世的安宁,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显示全部内容
上一篇:吊北邙_曹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只合...

下载文档
已下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