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吊北邙_曹松

山下望山上,夕阳看又曛。无人医白发,少地著新坟。
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

AI注解:

###逐句翻译

-“山下望山上,夕阳看又曛”:在山脚下望着山上,眼看着夕阳又变得昏黄。

-“无人医白发,少地著新坟”:没有人能医治这白发(衰老),很少有地方能安置新的坟墓。

-“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时代相隔很遥远,贤能的人和愚笨的人很快就难以区分了。

-“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向东归去姑且凭吊一番,杂乱的树木倚靠着寒冷的云朵。

###词句鉴赏

-**“曛”字**:这个字描绘出夕阳西下时那种昏黄、黯淡的样子,就好像给夕阳涂上了一层颜色,让读者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傍晚时分的氛围。

-**“无人医白发”**:这里把“白发”当作一种可以“医”的东西,运用了一种很巧妙的表达(类似拟人,但更含蓄),传达出对时光流逝、人会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乱木倚寒云”**:“乱木”和“寒云”的搭配很有画面感,“倚”字让乱木和寒云有了一种相依的姿态,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意境,仿佛让人看到了那片荒凉的景象,很能触动人心。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会考虑诗的结构和押韵。这首诗看起来像是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四句组成。虽然没有严格的押韵格式,但整体节奏感强,可能属于古体诗。需要确认是否有特定的诗体要求,比如是否是律诗或绝句,但根据内容,可能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

然后,分析每句的具体含义。第一句“山下望山上,夕阳看又曛”描绘了从山下仰望山顶,夕阳渐渐西沉的景象,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或对高远目标的追求。第二句“无人医白发,少地著新坟”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死亡的忧虑,可能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第三句“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提到时代变迁,贤愚难分,可能是在评论历史或社会现状。第四句“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则有归乡之意,以及面对乱世的孤寂感。

结合这些意象和情感,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动荡时期,如战乱或社会变革中。诗中提到的“东归”可能指作者从外地返回故乡,而“乱木倚寒云”则可能描绘战后的荒凉景象。此外,“无人医白发”和“少地著新坟”可能反映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家族或社会的担忧。

考虑到诗中对贤愚不分的感慨,可能作者在思考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者对现实中的不公感到失望。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如夕阳、山、寒云等,常用于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经历了多次离别、变迁,或者对未来的迷茫。

还需要注意诗中的用词和句式是否符合特定的朝代风格。比如“东归”可能常见于唐代诗歌,而“乱木倚寒云”则带有山水画的意境,可能与山水田园诗派有关。但结合上下文,可能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非纯粹的山水描写。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生活在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经历了个人的衰老和对死亡的担忧,可能有归乡的意愿,同时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公感到感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

1.**时代背景**:

诗中“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暗示作者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社会价值观被颠覆。可能创作于战乱或政治变革时期,如唐末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或宋元交替时的风雨飘摇。作者目睹历史洪流中英雄与凡人、智者与愚者被混为一谈,内心充满对世事无常的悲叹。

2.**个人经历**:

“无人医白发”表现作者年迈却无力改变命运,暗含对衰老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少地著新坟”则透露出对家族凋零、无处安葬亲人的悲痛,可能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或战乱导致的丧葬困难。这种对生死的深切关注,反映出作者可能身处困顿之中,或经历过重大变故。

3.**情感基调**:

全诗弥漫着孤寂与苍凉之感。“东归聊一吊”说明作者有归乡的意愿,但“乱木倚寒云”描绘出归途所见的荒芜景象,暗示国家或家乡已遭破坏,令人唏嘘。这种矛盾情感可能源于作者在乱世中既渴望回归故土,又对现实的破败感到绝望。

4.**思想内涵**:

诗中既有对个体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历史规律的思考。作者借“贤愚不分”表达对世事难以预测的无奈,或许暗含对当时社会选拔人才机制的批判,或对自身无法施展抱负的感慨。同时,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如夕阳与寒云),强化了时间流逝与人生渺小的哲思。

综上,这首诗可能出自一位经历战乱、目睹社会动荡的文人之手。他在晚年漂泊中,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抒发对生命无常、时代变迁的悲悯,以及对归乡无望的哀愁。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也有对历史洪流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作者在乱世中坚守精神却无力改变现实的复杂心境。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山下望山上,夕阳看又曛。无人医白发,少地著新坟。岁代殊相远,贤愚旋不分。东归聊一吊,乱木倚寒云。

下载文档
已下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