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题吴征君岩居_鲍溶

尧泽润天下,许由心不知。真风存绵绵,常与达者期。
有道吾不仕,有生吾不欺。澹然灵府中,独见太古时。
地脉发醴泉,岩根生灵芝。天文若通会,星影应离离。
亭亭傅氏岩,何独万古思。

AI注解:

###逐句翻译

尧的恩泽滋润着天下,可许由心里却不明白(这里可能是一种情境设定,许由是古代隐士,也许是说他对这种普遍的恩泽之态有自己的看法)。那纯正的风尚一直连绵不绝地留存着,常常和那些通达事理的人相遇(也就是这种风尚在达者那里能得到呼应)。有治国之道我却不去做官(表达一种对仕途的态度),有了生命我也不辜负(就是认真对待生命)。在内心平静淡然之中,仿佛独自看见了远古时代(有一种超脱现实,向往古朴的感觉)。大地的脉络涌出甘美的泉水,山岩的根部生长出灵芝(描绘一种美好的自然景象)。如果通晓天文,星星的影子应该是清晰分明的(一种对天文景象的想象)。那高耸的傅氏岩,为什么唯独让人万古思念呢(引发对傅氏岩的思考,为什么它能有这样的魅力)。

###词句鉴赏

-**“尧泽润天下,许由心不知”**:这里通过对比,“润”字生动地写出尧的恩泽像滋润万物一样,而“心不知”则体现出许由的独特态度,简单的对比就勾勒出不同人对“泽被天下”这种状态的不同反应,很有画面感。

-**“澹然灵府中,独见太古时”**:“澹然”这个词把那种内心平静、超脱的状态一下子表现出来,“独见太古时”更是奇妙,仿佛让人看到诗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穿越回远古,给人一种悠然、向往古朴的情感,很有感染力。

-**“地脉发醴泉,岩根生灵芝”**:“发”和“生”用得很妙,就好像地脉和岩根是有生命的,主动地“发”出泉水、“生”出灵芝,让静态的景物有了动态感,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又美好的自然画面。

-**“亭亭傅氏岩,何独万古思”**:“亭亭”写出傅氏岩高耸的姿态,“何独”引发思考,为什么偏偏是它让人一直思念,这种疑问式的表达,激发读者去想象傅氏岩的故事和魅力,很能抓住读者的心。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会考虑这些诗句可能表达的意境。比如“真风存绵绵”可能描绘一种自然的、持久的风气,而“常与达者期”可能暗示作者希望与有道之人相遇或交流。后几句提到“地脉发醴泉,岩根生灵芝”,这些自然景象可能象征着纯洁、高雅或者隐居之地的宁静。还有“天文若通会,星影应离离”,这里可能涉及天象的描写,表达对宇宙规律的思考或对自然的敬畏。

然后,我需要思考这些诗句可能的创作背景。尧和许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尧以仁政闻名,而许由则是隐士,拒绝做帝位。可能作者是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中提到“有道吾不仕,有生吾不欺”,这可能反映出作者不追求功名利禄,坚持个人操守,这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比如官场腐败,或者作者个人经历中的挫折。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用词。每句的字数大致相同,押韵可能不太明显,但整体节奏感强。可能作者采用古风体,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诗中使用了自然意象,如醴泉、灵芝,这些常见于古代文人表达高洁情操的象征物,可能作者希望传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净的态度。

另外,诗中的“亭亭傅氏岩”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比如傅氏岩,这可能与作者的居住地或游历有关。如果傅氏岩是一个著名的隐居之地,那么作者可能是在那里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还要考虑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诗可能属于某个特定的朝代或时期,比如唐代或宋代,因为这些时期文人常以隐逸为主题。或者可能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比如政治动荡,促使作者反思社会现状,转而寻求精神寄托。

最后,综合这些元素,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之美的环境中,可能作者有隐居或归隐的想法,或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不满,希望通过自然景象和古贤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需要确保分析清晰,用词简单,避免复杂术语,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净的理想境界,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从诗中"尧泽润天下"与"许由心不知"的典故可见,作者借古代贤君尧和隐士许由的传说,暗喻自己不慕功名、坚守本心的志向。"真风存绵绵"与"常与达者期"则表现出作者对纯粹自然之气的珍视,以及渴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交流的心境。后文"地脉发醴泉,岩根生灵芝"通过描绘山川灵秀之景,展现作者对隐居之地的深情厚意,而"天文若通会,星影应离离"则流露出对宇宙规律的思考与对自然天象的敬畏。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执着追求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尧泽润天下,许由心不知。真风存绵绵,常与达者期。有道吾不仕,有生吾不欺。澹然灵府中,独见太古时。地脉...

下载文档
已下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