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庐山瀑布_裴说

静景凭高望,光分翠嶂开。嶮飞千尺雪,寒扑一声雷。
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

AI注解:

###逐句翻译

1.安静地站在高处眺望景色,只见翠绿的山峦仿佛被光芒分开。

2.险峻的瀑布像是飞落的千尺白雪,寒冷的气息伴随着一声如雷的轰鸣。

3.过往的云朵被冲断,旁边烧山的火也被阻隔回去。

4.什么时候能住在山峰下,一整年都没有尘埃。

###词句鉴赏

1.**“寒扑一声雷”**:这里把瀑布的声音比作“一声雷”,很形象。我们都知道雷响很震撼,用这个比喻,能让读者一下子想象出瀑布声音的宏大。而且“寒扑”,好像寒冷都带着冲击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瀑布那股清凉又有力量的感觉。

2.**“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这两句对仗工整。“过去云”对“旁来烧”,“冲断”对“隔回”。通过描写云被冲断、火被阻隔,侧面突出了瀑布的力量大,能改变周围的事物,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瀑布的气势。

3.**“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终岁绝尘埃”,“尘埃”在这里不只是灰尘,更代表着尘世的喧嚣和烦恼。诗人希望住在峰下远离这些,这种情感很能引起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憧憬,让人觉得很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意象可能反映的作者所处的环境。比如“凭高望”可能暗示作者处于高处,俯瞰四周,这可能与他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比如山中或高处的建筑。而“翠嶂开”和“千尺雪”可能描绘了山峦的壮丽景色,说明作者可能在描写自然景观,尤其是山中的景象。

然后,“寒扑一声雷”中的雷声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或者作者内心的震撼。而“过去云冲断”和“旁来烧隔回”中的云和火可能暗示着变化或冲突,比如自然现象的变化,或者作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这些意象可能反映出作者在观察自然时,感受到的动态变化和内心的波动。

“何当住峰下”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尘世,隐居山中的愿望,这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他曾经历社会动荡,或者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归隐。而“终岁绝尘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愿望,希望终年与尘世隔绝,过上清净的生活。

结合这些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生活在山中或靠近山的地区,可能经历了某种社会或个人的困境,导致他渴望远离尘世,隐居山林。同时,作者可能对自然有深厚的感情,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现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厌弃。

需要注意的是,诗中没有明确的时间背景,但“终岁”可能暗示作者有长期隐居的打算,或者对某种长期存在的问题感到无奈。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象可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雷声象征权威或变革,云雾象征不确定性,飞雪和寒意可能象征纯洁或孤独。

最后,要确保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让用户容易理解。同时,只专注于分析背景,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合理推测作者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山景的壮丽与孤寂,通过"凭高望""翠嶂开""千尺雪""寒扑雷"等意象,展现出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从诗句中可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唐代,当时文人常通过山水诗寄托情怀。诗中"何当住峰下"的渴望,暗示作者可能经历过仕途挫折或社会动荡,向往隐逸生活。而"终岁绝尘埃"则反映出作者追求精神超脱,希望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净自在的生活。这种创作倾向与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静景凭高望,光分翠嶂开。嶮飞千尺雪,寒扑一声雷。过去云冲断,旁来烧隔回。何当住峰下,终岁绝尘埃。

下载文档
已下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