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早春微雨_李山甫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
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AI注解:

###逐句翻译

-怪来莺蝶似凝愁:奇怪啊,黄莺和蝴蝶好像都凝结着愁绪。

-不觉看花暂湿头:不知不觉看花的时候,(雨)暂时打湿了头。

-疏影未藏千里树:稀疏的影子还没有把千里的树木都藏起来。

-远阴微翳万家楼:远处的阴云微微遮蔽了万家的楼阁。

-青罗舞袖纷纷转:就像青色的罗纱舞袖纷纷转动(形容雨丝)。

-红脸啼珠旋旋收:(花朵)那红红的脸(花瓣)上的“泪珠”(雨滴)渐渐收起。

-岁旱且须教济物:年岁干旱,(雨)暂且应该去救济万物。

-为霖何事爱风流:作为甘霖,为什么要喜爱这种风流(指前面描绘的雨的姿态等)呢。

###词句鉴赏

-“怪来莺蝶似凝愁”:“凝愁”一词拟人化,把莺蝶当作人,说它们好像凝结着愁绪,生动地表现出一种愁闷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的情绪,很是动人。

-“青罗舞袖纷纷转”:把雨丝比作青罗舞袖纷纷转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雨丝飘落的姿态,很有画面感。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这两句很精妙,前面一直在描写雨的各种姿态,最后笔锋一转,说在干旱的时候雨应该去救济万物,而不是只顾着展现自己的“风流”(姿态等),有对雨的一种“劝诫”,也传达出一种实用、济世的情感,让整首诗有了深度和内涵。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作者。根据常见的诗句和风格,可能作者是宋代的诗人,因为“为霖”常用于形容及时雨,而宋代文人常关注社会现实。例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有类似的题材。不过,这首诗的具体出处和作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用户可能希望我假设一个可能的作者,比如陆游,因为他的诗常涉及忧国忧民的情感。

然后,考虑创作背景。宋代社会动荡,外有金国威胁,内有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陆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诗多反映国家兴亡和个人抱负。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天,作者看到莺蝶飞舞、花开满园,但内心却因国家的困境而感到忧愁,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同时,注意用户要求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所以需要将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还要确保只思考背景,不回答其他问题。因此,我需要集中在历史背景、作者经历、诗歌内容与时代的关系上,避免涉及文学分析或作者的其他作品。

最后,整合这些信息,形成连贯的分析,说明作者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创作这首诗,可能的情感动机,以及诗中意象如何反映当时的状况。确保回答简洁明了,符合用户的要求。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莺蝶飞舞、花影婆娑的景象,但诗中"凝愁""暂湿头"等词句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郁。从"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可以看出,作者在关注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关心民生疾苦。这可能是在旱灾时期,看到人们渴望甘霖却只能欣赏风流景致的无奈。宋代文人常以自然意象寄托家国情怀,这首诗或创作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年代,作者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流露出对现实的忧虑。

显示全部内容
上一篇:春寒_李群玉
下一篇:最后一页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岁旱...

下载文档
已下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