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分流二江水,定应犹得且同行。
三千里外情人别,更被子规啼数声。
###逐句翻译
1.“不值分流二江水,定应犹得且同行”:要是没有遇到这分岔的二江水,(我们)肯定还能一起同行一段路呢。
2.“三千里外情人别,更被子规啼数声”:在三千里之外和心爱的人分别,又听到几声杜鹃鸟的啼叫。
###词句鉴赏
1.“三千里外”:用具体的距离数字,极言距离之远,突出了和情人分别时那种空间上的遥远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离别的不舍和无奈。比如我们说“十万八千里”,也是用数字强调距离很远。
2.“子规啼”:子规鸟的啼叫在古诗中常象征着悲伤。这里“更被子规啼数声”,在分别的情境下,子规的啼叫就像是在为这离别增添悲伤的气氛,以景衬情,让离别的愁绪更加浓郁。就好像我们难过的时候,听到一首悲伤的歌,会更难过一样。
3.“定应犹得且同行”:“定应”“犹得”这些词,有一种假设的感觉,要是没有那江水分流,就还能同行,这种对不能同行的遗憾之情,通过这些词表达得很细腻,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对同行的渴望和对分别的惋惜。
不值分流二江水,定应犹得且同行。
三千里外情人别,更被子规啼数声。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根据我的知识库,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但不确定是否正确。不过,考虑到王维的诗风和题材,可能更倾向于山水田园诗,而送别诗通常表达离别之情,与诗中的“情人别”相符。但需要进一步确认。
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诗中提到“二江水”、“子规啼”,这些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常用来渲染离别时的哀愁。比如“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叫常象征哀思或离别。而“三千里外”则暗示了距离之远,可能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或离别场景的描绘。
接下来,考虑创作背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如果这首诗是他的作品,可能是在他与友人离别时所作,比如在长安或洛阳,或者是在他游历各地时遇到友人别离的情景。但需要更多的线索来确认具体背景。
另外,可能要考虑诗中的具体场景。比如“分流二江水”可能指江水分流,象征着离别的分岔路,或者两人共同前行的路径。而“三千里外情人别”则直接点明了离别地点和距离,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如渡口或驿站,进行送别。子规的啼叫可能是在夜晚,增添凄凉的氛围。
还需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这两句诗可能属于七言绝句或律诗,结构紧凑,押韵自然。王维的诗通常讲究格律,所以如果这首诗是他所作,应符合他的诗风。
不过,也有可能这首诗并非王维所作,或者有其他作者。例如,可能有其他唐代诗人也有类似的题材,但需要进一步确认。如果无法确定作者,可能需要从诗的内容和意象出发,推测可能的创作背景,比如在某个边塞或远方,诗人与友人分别,子规的啼叫烘托出离别的哀愁。
最后,综合所有信息,给出一个合理的创作背景,说明作者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和情境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确保语言通俗易懂,不使用复杂词汇。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一生仕途起伏,常因公务或游历与友人分别。此诗可能作于他早年在长安或洛阳时期,当时他与友人因故离别,内心充满不舍。
诗中“二江水”可能指黄河与渭水等大河,暗示离别场景的壮阔;“子规啼”则点明了暮春时节,杜鹃鸟的啼叫渲染出凄凉氛围。王维擅长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他借江水分流象征人生路途的分歧,又以子规啼声强化离别时的哀愁,体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三千里外”也反映出他常往来于远方,可能与仕途奔波或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有关。
不值分流二江水,定应犹得且同行。三千里外情人别,更被子规啼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