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鸳鸯篇_李德裕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
交颈千年尚为少。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
何处不相依。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
丽色映珠玑。双影相伴,双心莫违。淹留碧沙上,
荡漾洗红衣。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宿莫近天泉池,
飞莫近长洲苑。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金泥文彩未足珍,
画作鸳鸯始堪著。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
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悠悠湘水滨,
清浅漾初蘋.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愿作鸳鸯被,
长覆有情人。

AI注解: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过去那些同心相爱的人,都化作了鸳鸯鸟。它们整夜和鸣一刻也不分离,交颈相伴千年都觉得时间少。二月里草儿长得茂盛,山樱花还没凋零。金色池塘边风和日丽,它们在哪里不相互依偎。既遇到解下玉佩的游女,又碰到凌波微步的宓妃。(鸳鸯的)光彩摇动着翠绿的车盖,美丽的颜色映衬着珍珠。它们双影相伴,两颗心也不违背。久久停留在碧沙上,在水中荡漾洗着红色的羽毛。春光啊曲折婉转,嬉戏游玩还没返回。晚上栖息不要靠近天泉池,飞翔不要靠近长洲苑。你们若希望欢爱不忘记,就得远离人间的罗网。南方有个潇湘洲,暂且去千里之外游玩。洞庭没有严寒困苦,沅江有很多碧绿的水流。过去是薄命的妾,没有一天不含着忧愁。如今成为水中的鸟,上下翻飞自己相互追求。洛阳的女儿在青色楼阁,二月里罗衣又轻又薄。金泥的文彩不值得珍惜,画成鸳鸯才值得穿。也有少妇刚过十六岁,春闺中没有伴侣独自美好。夜夜学习织连枝锦,织成鸳鸯人人都怜爱。悠悠的湘水之滨,清澈浅滩上初长的蘋草荡漾。菖花开放艳丽无人认识,江柳曲折空自迎来春天。只怜爱独鹤依着琴曲,更想念孤鸾隐在镜尘。愿做鸳鸯被,长久覆盖有情人。

###词句鉴赏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鸳鸯之间亲密无间、永不分离的情感。“一夕不暂离”突出了它们片刻都不愿分开的状态,“千年尚为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长久相伴仍觉不够的深情,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浓烈与执着。

-**“颉颃自相求”**:“颉颃”这个词很精妙,它描绘了鸳鸯上下翻飞相互追求的样子,生动地展现了它们自由、欢快且相互爱慕的情景,使画面感十足。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此句运用了比喻,把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寄托在“鸳鸯被”上,希望这被子能像鸳鸯一样,长久地覆盖着有情人,给人温暖和陪伴,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情感真挚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的线索包括诗中的地点(如洛阳、洞庭、沅江、湘水)、人物身份(薄命妾、少妇、游女、宓妃),以及诗中表达的情感(含愁、相忘、欢爱、罗网)。这些元素可能指向某个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例如,唐代的诗歌常涉及爱情与离别,而“宓妃”可能指的是洛水女神,这可能与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或文化传统有关。

然后,我需要考虑诗中的自然景象,如“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洞庭无苦寒”等,这些描绘春天的景物可能暗示诗人创作时的季节或心境。同时,诗中提到的“罗网”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束缚或社会的压力,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或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

另外,诗中有一些对仗和押韵的结构,比如“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与“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这些可能表明诗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可能生活在注重诗歌形式的时期,如唐代或宋代。

还需要注意诗中提到的“洛阳女儿”和“少妇”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或者是在描绘特定社会阶层的生活。同时,“破瓜年”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隐晦称呼,可能暗示诗人对女性早逝或孤独同情

最后,综合这些线索,我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创作背景,说明诗人可能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情感经历,以及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和主题。同时,要确保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僻词汇,让用户能够轻松理解。

这首诗以"鸳鸯"为核心意象,描绘了恋人相守的深情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从内容来看,作者可能生活在唐代或宋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诗中"洛阳女儿"、"少妇"等人物形象,暗示作者可能出身文人家庭或接触过贵族阶层,对女性命运有细腻观察。"洞庭"、"沅江"、"湘水"等地理名称,反映出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熟悉,或许有游历经历。诗中"罗网"的隐喻,透露出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可能暗含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整体风格婉约柔美,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符合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情感真挚的创作倾向。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何...

下载文档
已下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