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_薛涛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AI注解:

###逐句翻译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秋天即将过去,东边的篱笆下菊花又开始焕发生机。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绿色的菊花瓣刚被露水清洗过,金色的花蕊上还带着一些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它自己有多种才能用途,哪能和普通的草一样只有芬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除了在酒席间作为装饰等用途,难道它还会惧怕豺狼吗。

###词句鉴赏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这句用了很生动的描写。“濯”是洗的意思,把露水比作给菊花瓣“洗澡”,很形象;“含”字让霜好像是花蕊“含着”一样,很有画面感。通过对菊花的颜色(绿、金)和状态(被露洗、含着霜)的描写,展现出菊花清新又带点坚韧的样子,让人感觉菊花很特别。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兼材用”强调菊花有多种才能,和“众草芳”(普通草只有芬芳)形成对比。突出菊花的与众不同,表达了对菊花独特价值的赞美,就像生活中那些有多种本事的人,比只有单一优点的人更厉害,这种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菊花的不凡。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中的“西陆”可能指的是西方的陆地,或者有特定的地理指代。而“终令”可能暗示某种结束或命令的终结。“东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可能与隐居生活有关。“再阳”可能指再次出现阳光,暗示季节的更替或新生。

第二句“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描绘了自然景象,绿叶和花朵在露水和霜冻中生长,可能表现春天和秋天的交替,或者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状态。这里可能有对自然变化的观察,或者隐喻人生阶段。

第三句“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提到“兼材用”可能指具备多种才能或用途,而“众草芳”可能指普通的花草。这可能表达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或对他人平庸的比较,暗示个人价值的肯定。

第四句“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中的“献酬樽俎”可能指宴饮时的礼仪,而“豺狼”则象征威胁或敌人。这句可能表达在社交场合中的从容,或对潜在危险的不惧,可能与作者在政治或社会中的处境有关。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意象可能反映的作者背景。比如,是否在隐居,是否经历过政治风波,或者有对个人才能的自豪感。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保持解释清晰易懂。

可能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可能处于一个转折点,比如从一个职位离职或转行,可能在隐居或半隐居状态,观察自然变化以寄托情感。也可能在经历了一些困难后,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或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此外,“豺狼”可能暗示周围环境的险恶,作者可能面临压力或挑战,但依然保持坚定。

需要确保分析紧扣诗文内容,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分点说明,语言简洁。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或误解的地方,确保准确。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感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测其创作背景:

1.**季节更替与人生阶段**

诗中"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暗示时间流转,可能作者正处于人生转折期。西陆象征西方之地,暗指仕途或某种责任的终结;东篱则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可能作者在经历世事变迁后,开始思考归隐或新的生活方向。"再阳"既指阳光重现,也隐喻希望重生。

2.**隐居生活的观察**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描绘了春末秋初的植物状态。绿叶沾露、金花含霜的意象,暗示作者可能隐居山林,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这种细腻的自然描写,往往出现在文人墨客退隐后的生活场景中。

3.**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表现出作者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兼材"指具备多种才能,"众草芳"则指普通花草。这可能暗示作者在仕途或生活中遭遇挫折,但仍坚持自我价值的信念,认为自己的才学与众不同。

4.**面对困境的从容**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透露出作者在社交场合的从容态度。"樽俎"是宴饮用具,"豺狼"象征威胁。这可能意味着作者身处险境(如政治斗争),却依然保持豁达心态,在觥筹交错中不惧风雨,展现出超然物外的气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经历仕途波折后,既在观察自然变化中寻求慰藉,又在困境中保持自信与从容。诗中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体现了文人面对人生转折时的复杂心境。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下载文档
已下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