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_李德裕

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
仙岩接绛气,谿路杂桃花。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AI注解:

###逐句翻译

-“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听说你去采集奇异的石头,(那石头的颜色)就好像剪断了赤城山的云霞。

-“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深潭上面倒映着彩虹的影子,水波之中摇曳着太阳的光辉。

-“仙岩接绛气,谿路杂桃花”:那如仙境般的岩石连接着红色的云气,溪流边的小路上夹杂着桃花。

-“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要是遇到客星(传说中天上的星)离去,就应该随着海上的木筏(一起去)。

###词句鉴赏

-**“剪断赤城霞”**:“剪断”这个词很精妙,把采集石头这件事,想象成剪断云霞,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就好像把云霞当成了布,用剪刀去剪,很有画面感)。它传达出石头颜色的艳丽,如同赤城山的云霞一般,让人对石头的美充满遐想,这种大胆的想象很动人,让诗句一下就有了奇幻色彩。

-**“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这两句对仗工整(“潭上”对“波中”,“倒虹影”对“摇日华”)。通过描写深潭和水波中的景象,用“倒”和“摇”两个动词,把静态的虹影和日华写得有了动态感,就像彩虹的影子在潭中是“倒”着的,日华在波中是“摇”动的,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传达出一种宁静又美妙的氛围,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好。

-**“仙岩接绛气,谿路杂桃花”**:“接”和“杂”用得好。“接”让仙岩和绛气有了一种连接感,仿佛仙岩在和绛气互动;“杂”体现出谿路和桃花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夹杂,有一种自然随意又美好的感觉。这两个字把仙岩、绛气、谿路、桃花这些元素融合得很巧妙,营造出一种如仙境般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美好、奇幻之地的向往之情,很是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这里提到“采奇石”和“剪断赤城霞”,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超凡脱俗的行为,或者对自然景象的夸张描绘。赤城霞可能指赤色的云霞,而剪断可能暗示某种力量或决心。这可能与作者追求理想或面对挑战有关。

第二句“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潭上倒虹影可能指潭水倒映着彩虹,波中摇日华则描绘水面波光粼粼,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这两句营造出一种绚丽的自然景象,可能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者借景抒情,暗示内心的波动。

第三句“仙岩接绛气,谿路杂桃花。”仙岩和绛气可能指仙境般的岩石和红色的雾气,谿路杂桃花则描绘山间小路旁桃花盛开。这里可能有仙境与人间的对比,或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桃花也可能象征春天或爱情。

第四句“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客星可能指不寻常的星辰,或比喻有才华的人,海槎则是指海上木筏,可能象征远行或探索。这句可能表达作者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求理想,或者对未来的期望。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这些意象可能的来源和作者的意图。奇石、赤城霞、仙岩、绛气、桃花、海槎等词汇多与自然和仙境相关,可能作者在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场景,或者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这些意象可能带有道教或佛教的色彩,如仙岩、绛气可能与道家修炼有关,桃花可能象征仙境或美好。

然后,我需要思考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作者生活在某个历史时期,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有追求隐逸、超脱世俗的倾向。诗中提到的“剪断赤城霞”可能暗示作者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或者对某种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末句“随海槎”可能表达作者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未知,或者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特定的诗体,比如绝句或律诗。虽然每句四字,但整体可能更接近绝句,因为有四句且押韵可能不明显。不过,需要进一步确认。

最后,综合这些分析,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追求理想、隐逸生活或对自然的热爱有关。可能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如仕途不顺或寻求精神寄托时创作了此诗,借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抱负

这首诗以奇石、霞光、潭水、仙岩等意象构建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卷,可推测作者创作时可能正处人生转折期,或在隐居山林时所作。诗中"剪断赤城霞"的豪迈想象,暗示作者内心充满突破常规的勇气;"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的瑰丽描写,或源于对自然奇观的亲身经历,亦或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仙岩接绛气"与"谿路杂桃花"的仙境意象,反映出作者可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渴望超脱尘世。末句"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则展现出一种孤高不凡的气度,或许作者正面临仕途困境,借诗表达独行天下、追求真理的志向。整体风格清逸脱俗,透露出作者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寻。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潭上倒虹影,波中摇日华。仙岩接绛气,谿路杂桃花。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下载文档
已下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