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寄舒州乐学士_徐铉

皖伯台前绿树春,吴塘初下碧溪分。

旧游风景长牵梦,遥羡高斋望白云。

AI注解:

###逐句翻译

-“皖伯台前绿树春”:皖伯台前面,绿树在春天里生机勃勃。

-“吴塘初下碧溪分”:吴塘刚刚下来,碧绿的溪水就分开流淌。

-“旧游风景长牵梦”:过去游玩的风景常常在梦里出现,牵动着我的心。

-“遥羡高斋望白云”:远远地羡慕在高斋里望着白云的人。

###词句鉴赏

-**“牵梦”**:这个词用得很妙。“牵”字有一种拉扯、牵引的感觉,把过去的风景和现在的梦联系起来,就好像过去的风景有一种魔力,总是把人的梦给“拉”过来,生动地表达出对旧游风景的深深怀念之情。

-**“遥羡”**:“遥”体现出距离感,“羡”是羡慕。明明自己不在那个高斋,却远远地羡慕着在高斋望白云的人,这种情感很微妙。一方面是对那种悠闲望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有自己不能身处其中的遗憾,通过这两个字,把这种复杂的情感很自然地传达出来了。就像我们看到别人在做一件很惬意的事,自己在远处心里痒痒的那种感觉。

-**整体情感**:整首诗通过对旧游风景的回忆和对他人望云生活的羡慕,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怀旧和向往之情。没有用很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细腻的情感,就像我们偶尔回忆起过去美好的地方,心里会有一丝惆怅和向往一样,很容易引起共鸣。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是“皖伯台前绿树春”,皖伯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有历史典故。第二句“吴塘初下碧溪分”,吴塘和碧溪可能也是地点,或者有某种地理特征。接下来两句“旧游风景长牵梦,遥羡高斋望白云”,这里提到旧游和风景,可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而“高斋望白云”则可能暗示作者在某个高处,或者有隐居的情境。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作者是谁。用户没有提供作者信息,可能需要我假设或者查找。但考虑到用户可能希望我根据诗句来推断,我需要分析诗中的关键词。例如,“皖伯台”可能与古代的皖伯有关,皖伯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可能在安徽省一带。而“吴塘”可能指的是吴地的池塘,或者与吴文化相关。这些地名可能暗示作者有江南的背景,或者曾到过这些地方游览。

另外,诗中提到“旧游风景长牵梦”,说明作者可能有曾经游历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有感触。而“遥羡高斋望白云”中的“高斋”可能指高处的书斋,或者有隐居的意味,可能作者当时处于一种闲适或思乡的状态。

考虑到这些元素,可能这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古代,可能属于某个文人圈子,或者有仕途经历。例如,可能作者曾经在江南地区任职或游览,后来离开,产生思乡或怀旧之情。同时,“望白云”可能象征着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还需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这两句诗的结构比较整齐,押韵可能在“春”和“分”上,但不确定是否押韵。不过,这可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在分析背景。可能作者在某个春天游览皖伯台,看到绿树和溪流,回忆过去的经历,同时羡慕高处的书斋,能够欣赏白云,可能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综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位有仕途经历的文人,曾游历江南,后因某种原因离开,产生对旧地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可能创作于某个春天,当时的心情是感慨思念,同时带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需要确保语言通俗,避免生僻字,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皖伯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过往游历经历的怀念。从诗中可以推测,作者可能曾游历江南地区,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深厚的情感。"皖伯台"和"吴塘"等地理名称暗示作者可能与江南文化有联系,或曾在该地区任职、隐居。"旧游风景长牵梦"表现出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深切回忆,而"遥羡高斋望白云"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超脱尘世的追求。整体氛围宁静悠远,透露出一种文人雅士在仕途与归隐之间的思考。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皖伯台前绿树春,吴塘初下碧溪分。旧游风景长牵梦,遥羡高斋望白云。

下载文档
已下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