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月转欲栖鸦,闲弄参差隔紫霞。
彩凤暗巢长乐树,金莺偷语上阳花。
斗妆凉露沾钗玉,簇仗香云绕扇纱。
吹到《凉州》移别调,君王亲为按红牙。
###逐句翻译
-梧桐树上,月亮转动,乌鸦快要栖息了。有人悠闲地隔着紫霞摆弄着参差的乐器。
-彩凤暗暗地在长乐宫的树上筑巢,金莺偷偷地在上阳宫的花上低语。
-凉露沾湿了钗玉,宫女们在斗妆(比美梳妆)。香云环绕着扇纱,仪仗簇拥。
-吹奏到《凉州》曲后换了别的曲调,君王亲自为其按红牙板(一种打击乐器)。
###词句鉴赏
-**“闲弄参差隔紫霞”**:“闲”字很妙,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那个人不紧不慢地摆弄乐器的样子。“隔紫霞”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增添了诗意。
-**“彩凤暗巢长乐树,金莺偷语上阳花”**:“暗巢”“偷语”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偷偷地做事情一样),把彩凤和金莺写得很生动,好像它们有自己的小心思,让诗句更有趣味,也暗示了宫廷中一些隐秘的氛围。
-**“吹到《凉州》移别调,君王亲为按红牙”**:“亲为按红牙”这个细节很动人,君王亲自为演奏者按红牙板,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情境,可能是君王对演奏的重视,也让整首诗有了一个很有画面感的结尾。
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前几句描绘了梧桐树下,月光洒落,乌鸦栖息,彩凤在长乐树上筑巢,金莺在上阳花间鸣叫,这些可能象征着宫廷的繁华和宁静。后几句提到“斗妆”和“簇仗”,可能涉及宫廷中的礼仪或装饰,而“吹到《凉州》移别调”可能指音乐的变化,暗示某种转折或情感的表达。最后“君王亲为按红牙”则可能描绘君王亲自参与音乐演奏,显示出对音乐的重视。
考虑到这些元素,可能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因为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且有丰富的宫廷文化和音乐传统。作者可能是一位擅长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人,或者与音乐相关的文人。此外,诗中提到的“凉州”可能指凉州曲,一种唐代流行的乐曲,所以作者可能在创作时受到这种音乐形式的影响。
还需要注意诗的结构和押韵。四句诗,每句七个字,押韵可能在每句的末尾,但具体需要检查。例如,“鸦”、“霞”、“花”、“纱”、“调”、“牙”这些字的韵脚是否一致。看起来可能押的是“a”韵,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唐代诗歌的格律。
另外,诗中的“长乐树”和“上阳花”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点或象征,长乐宫是汉代的宫殿,而上阳宫是唐代的宫殿,所以可能作者是在唐代,借用了这些历史名称来营造氛围。这可能暗示作者与宫廷有关联,或者对历史有研究。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宫廷生活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文人,擅长描绘宫廷的繁华和音乐的氛围。创作时可能受到边塞诗或宫廷乐曲的启发,结合自然景物和宫廷元素,表达对皇权的赞美或对宫廷生活的感慨。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历史记载或文学评论支持这些推测,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合理推断作者为唐代诗人,可能与音乐或宫廷文化有直接联系。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的奢华场景和音乐氛围,结合诗中意象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唐代。以下为创作背景分析:
1.**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宫廷文化繁荣,乐舞盛行。诗中提到的"凉州"(凉州曲)是唐代流行的乐曲,"红牙"(乐器)等元素也符合唐代音乐场景的特征,暗示作者可能身处盛唐或中唐时期。
2.**创作情境**
诗中"君王亲为按红牙"一句,暗示作者可能参与过宫廷宴会或观赏过皇室演奏。这种场景下,诗人常以华丽辞藻描绘宫殿、乐舞、服饰等细节,如"彩凤暗巢长乐树"(长乐宫为唐代宫殿)"上阳花"(上阳宫为唐代宫殿)等,说明创作时可能有特定的宫廷活动为背景。
3.**情感寄托**
诗中"斗妆凉露沾钗玉"等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宫廷女子的精致妆容与华贵服饰,可能暗含对盛世繁华的赞叹,或借景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吹到《凉州》移别调"的音乐变化,也可能象征着作者对权势更迭或人生无常的隐喻。
4.**艺术特色**
作者善用对仗与典故,如"梧桐月转欲栖鸦"与"闲弄参差隔紫霞"形成时空对照,"彩凤"与"金莺"象征高贵与灵动,这些手法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典雅工整的审美趣味。诗中"紫霞"等意象也带有仙侠色彩,可能受到当时盛行的道教文化影响。
综上,这首诗应是唐代文人创作的宫廷咏物诗,作者可能与音乐、文学相关,生活在唐玄宗时期或中唐时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盛唐气象,同时隐含对人生、时局的思考。
梧桐月转欲栖鸦,闲弄参差隔紫霞。彩凤暗巢长乐树,金莺偷语上阳花。斗妆凉露沾钗玉,簇仗香云绕扇纱。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