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
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
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
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
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
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水波文:水波纹。
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毳疏:鸟兽的细毛。
农桑:农业,农事。
水波文:水波纹。
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毳疏:鸟兽的细毛。
农桑:农业,农事。
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的请求,首先看原始诗词是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首先,用户要求根据诗词内容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然后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首先,诗词里提到新做的绫袄,温暖轻柔,自己穿得舒服,但想到百姓寒冷。白居易作为关心民生的官员,当时可能是在洛阳任职(因为最后提到“洛阳城”),冬天自己有新袄保暖,对比百姓饥寒,触发感慨。需要整合这些点:白居易在洛阳时,冬日新制成绫袄,身着温暖舒适,却目睹百姓饱受饥寒之苦,心生愧疚与悲悯。现在按照要求组织语言,确保是背景内容,不解释。
白居易在洛阳任职期间,冬日新制出一件温暖轻柔的绫袄,自己晨起可拥袄向阳而坐,晚出能披袄踏雪而行,穿着舒适安稳。却见民间百姓多受饥寒煎熬,无衣御寒,内心由此生发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牵挂与愧疚。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