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上苑:位于昌平区东部。东南邻秦屯,西北至桃峪口。该地原为唐代东燕州设花园、果园处称为苑,村以相对位置而得名。蹴球:源于清代的踢石球。
老慵:年老懒散。常为老年人自谦之辞。
银罂:亦作“银甖”。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官娃:官妓。
乡国: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用户现在需要根据给定的诗词内容找创作背景,首先看诗词里的元素:上苑、中桥、蹴球、泼火雨(寒食节的雨)、宿醉、晨游、洛阳城,还有三年遇寒食都在洛阳。首先,寒食节是背景,地点洛阳,诗人可能在洛阳为官或客居,春天寒食节时,早晨雨后初晴,去上苑等地游玩,带着宿醉但被春景吸引,遇到客人、寻花,还有府里的酒、官娃的歌舞,最后感慨乡国可恋,光阴莫轻,三年寒食都在洛阳。需要整合这些元素成背景文本,注意不要解释,只返回背景内容。现在组织语言:寒食节雨后初晴,诗人在洛阳,晨起带着宿醉游上苑,经中桥,见蹴球尘不起,沿途遇客立、寻花行,有连钱马、银罂酒,府酝相送,官娃歌舞,感慨三年寒食尽在洛阳,乡国可恋,春景引人情思。再调整更贴合原诗内容:洛阳寒食节雨新晴,诗人宿醉晨起,游上苑,经中桥,见蹴球无尘,沿途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乘连钱马,携银罂酒,府酝相送,官娃歌舞,自感老慵仍为春景触动,叹三年寒食尽在洛阳,恋乡国惜光阴。最后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仅背景内容,不解释:洛阳寒食节雨新晴,诗人宿醉晨起游上苑,中桥道路平,见蹴球尘不起,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乘连钱金勒马,携凿落银罂酒,府酝相送,官娃歌舞,老慵仍为春景触动,三年寒食尽在洛阳,恋乡国惜光阴。
洛阳寒食节雨新晴,诗人宿醉晨起游上苑,中桥道路平,见蹴球尘不起,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乘连钱金勒马,携凿落银罂酒,府酝相送,官娃歌舞,老慵仍为春景触动,三年寒食尽在洛阳,恋乡国惜光阴。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