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
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
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译文
自己惭愧才能拙劣却忝居清贵官职,还有一片痴心害怕白白享受俸禄。有时盼望君臣之间能相互进谏补益,也希望能让妻儿免于忍饥受寒。生性疏放怎能长久承受皇恩,命运浅薄原本就知道难以成就大事。一点点的恩宠都还没能报答,若不停下来还打算谋求什么官职呢。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态。开篇便流露出对自己身处高位却能力不足的自惭,以及不愿尸位素餐的心思。既有着对朝政理想的期望,渴望君臣相济,又有着现实的考量,希望能为妻儿谋得温饱。后半部分诗人剖析自身性格命运与仕途的关系,认为自己性疏命薄,难以胜任,同时表达出对皇恩未酬的愧疚,最后以反问的形式表明不应再追逐官职,体现出一种无奈与自省交织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于平实中见深沉。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
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
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我需要分析这首诗词。看起来是古体诗,可能是唐诗或宋词风格。内容涉及官员的自谦、担忧和无奈。
让我先理解诗词的意思:
-"自惭拙宦叨清贵":自感惭愧,作为一个笨拙的官员却叨扰了清贵的地位。
-"还有痴心怕素餐":还有痴心(或许是野心或理想),怕不能胜任清贵的职位,担心白吃白拿。
-"或望君臣相献替":或许希望君臣之间相互提携、建议。
-"可图妻子免饥寒":可能为了妻子免于饥寒。
-"性疏岂合承恩久":性情疏懒,岂能长久承受恩惠。
-"命薄元知济事难":命运薄,知道济世难。
-"分寸宠光酬未得":分寸宠幸的恩光,酬谢不得。
-"不休更拟觅何官":不休息,更想寻找什么官职。
这似乎是一个官员在自述内心的矛盾、自谦和无奈。可能是在仕途中的感慨。
现在,任务是查找或想象创作诗词的背景。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我需要基于诗词内容推断背景。
由于这是提供的诗词,我可能需要基于诗词内容想象背景,而不是实际查找(除非我知道是哪位诗人的作品,但这里没有指定诗人)。
这首诗可能出自唐代或宋代诗人,风格类似杜甫或白居易的作品,因为他们常写官场感慨。
背景可能包括:
-作者是一个官员,身处高位但内心不安。
-或许是在宦海浮沉中,感到疲惫和无奈。
-可能是在某个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中创作的。
指令是“基于诗词的内容”,所以我应该从诗词中推断。
诗词内容:官员自谦、怕不能胜任、希望君臣合作、为妻儿着想、性情疏懒不适合长久为官、命运不好、恩宠难酬、想换个官职。
所以,背景可能是:一个中年或老年官员,在朝廷中服务,感到自愧不如,担心辜负恩宠,想要改变但又无奈。
现在,要求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任何解释。
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
背景文本应该简洁,直接描述情境。
例如:"一位官员在朝廷中自省其职,感慨自身才疏学浅,却占据高位,担心不能胜任而白受恩宠,同时思考如何与君臣合作以改善民生,但自身性格疏懒,命运多舛,难以有所作为,最终感到无奈,想要寻找更适合的官职。"
但指令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并且不要额外信息,所以或许应该用叙述性文本。
既然是“背景”,可能需要一个简短的段落描述。
指令说“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类似于一个故事或描述。
我需要创建一个虚构的背景,基于诗词。
诗词是中文的,看起来是古诗,可能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其他类似作品,但我不能假设。
实际上,这首诗不熟悉,可能是用户提供的原创或虚构。
所以,我需要基于内容想象。
背景:假设作者是一个唐朝官员,经历了仕途起伏,现在在朝廷中任职,内心充满矛盾。
现在,构建背景文本。
背景:"在唐代长安,一位中年官员在朝廷中任职,他自感才疏学浅,却叨扰清贵之位,担心不能胜任而辜负君恩。他希望君臣之间能相互提携,共同治理国家,以使妻子免于饥寒。但由于性格疏懒,他知道难以长久承受恩宠,命运多舛,觉得济世艰难,恩宠难酬,最终叹息自己或许该寻找另一个官职来改变现状。"
但这太长了,我需要简洁。
指令是“文本内容”,可能是一个段落。
既然诗词是分节的,背景也可以分节或连贯。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直接输出。
确保只返回背景,没有其他。
最终输出应该只是背景描述。
一位官员在朝廷中自省其职,感慨自身才疏学浅却占据高位,担心不能胜任而白受恩宠。他希望君臣之间能相互提携以改善民生,但性格疏懒,难以长久承受恩惠,命运多舛觉得济世艰难,恩宠难酬,最终无奈地思考是否该寻找更适合的官职来改变现状。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