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七年春题府厅_白居易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AI注解:

###译文

我失意潦倒在三川任职,因循守旧度过了四年时光。我推诚相见摒弃了钩距之术,为了表示对恶行的羞耻而不用蒲鞭之刑。

凭借这些来处理公事,拿什么来抵得上所领的俸钱呢。虽然不是什么好官职,但时间久了也会妨碍贤能之人任职。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三川任职时的心境与为政理念。开篇“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直白地道出自己任职的失意与时光流逝。“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体现其以真诚待人、宽仁为政的理念。“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表达出对自己政绩的反思与对所领俸禄的不安。尾联“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流露出诗人的自省与让位贤才之意,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出诗人的为官态度和自我审视精神。

AI诗词背景分析:

原始文章是: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这首诗看起来是古体诗,可能是唐代或类似时期的诗。内容涉及官员的自我描述,提到了“三川”(可能指长安附近的地区)、“四年”(可能指任职时间)、“钩距”(可能指间谍手段)、“蒲鞭”(一种鞭子,象征惩罚)、“俸钱”(俸禄)、“好官职”、“妨贤”(妨碍贤能)。

我需要查找或想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如果我知道这首诗,我可以查找背景;如果不知道,我可以基于内容想象。

这首诗似乎是杜甫的作品,或者是类似风格。杜甫的诗经常反映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内容听起来像杜甫的自述,描述了他作为官员的困境。

回想一下,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类似内容,但不完全相同。这首诗可能不是标准作品,但内容相似。

假设这是杜甫的诗,背景可能是安史之乱前后的时期,杜甫在朝廷中担任官职,但感到不被重用,生活潦倒。

指令要求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包含解释。所以,我需要提供一个文本描述背景。

背景应该基于诗词内容:诗人潦倒地守着三川地区,已经四年了。他推诚相待,废除钩距(可能指不再使用阴谋手段),用蒲鞭示耻(可能指自我惩罚或谦卑)。以此作为公事,但俸禄不足以维持生活。虽非好官职,但时间久了也妨碍贤能。

所以,背景可能是:诗人作为地方官员,在某个地区任职多年,生活清贫,试图以诚待人,但官职不高,俸禄少,影响了政绩和仕途。

既然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我可以想象一个背景。

例如:唐朝时期,诗人杜甫在长安或附近地区担任一个小官,任职四年,感到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希望通过诚实和廉洁来改变局面,但收效甚微。

但指令是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

所以,我需要写一段文本描述背景。

例如:“诗人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夕,担任三川地区的官职,历经四年,生活潦倒,试图以诚信治理,却因俸禄微薄而困顿,反思官职对贤能之士的阻碍。”

但指令说不要包含任何解释,所以可能需要更中性的描述。

指令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意思是只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

所以,我可以写一个简短的背景描述。

既然用户提供了原始文章,我应该基于它。

想象背景:诗人在一个偏远或繁忙的地区任职多年,生活贫困,试图改革,但效果不佳。

最终输出应该只是文本,没有其他。

结构:既然是背景,我可以写成一段连贯的文本。

例如:诗人因循守旧,在三川地区任职四年,生活潦倒,推诚待人,废除钩距之术,用蒲鞭自警,以此处理公务,但俸禄不足以养家,虽非理想官职,却因久任而妨碍贤才的提拔。

但要确保只返回背景,不要解释。

指令说“不要包含任何解释、说明或额外信息”,所以背景文本应该直接描述。

或许:唐朝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前,担任华州司功参军等职,任职期间生活困顿,试图推行改革,但官职低微,俸禄不足,影响仕途。

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杜甫的诗。杜甫确实有类似诗。

为了准确,我可以基于内容想象

假设这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一部分,背景是杜甫从京中贬官到地方。

但指令是基于诗词内容,所以我可以想象。

简单背景:诗人被任命到一个地区任职,已经四年,感到不适应,试图以诚行政,但收入有限,官职不高,阻碍了人才发展。

现在,制定输出。

输出应该是一个文本段落。

诗人于唐朝中期,担任三川地区的官职,历经四年,生活困顿潦倒。他推诚待人,废除钩距之术,用蒲鞭自警,以此处理公务,但俸禄微薄难以维持生计。虽非理想的官职,因久任而影响贤能之士的晋升。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下载文档
已下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