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明朝初年,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进入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期,诸侯为了争权夺利而战。一些战败的封建主一改往日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组织一些武...

明朝初年,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进入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期,诸侯为了争权夺利而战。一些战败的封建主一改往日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组织一些武士、商人和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倭寇之患萌芽于元顺帝时期,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曾经协助日本后醍醐天皇平定叛乱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新君,自任征夷大将军,并在京都设立了幕府。后醍醐天皇南逃,在吉野建立了“南朝”,与在京都的“北朝”对立。自此以后,日本就开始了南、北两个朝廷混战的局面。他们除了相互征战之外,还经常支持和勾结海盗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掠夺财物,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消除倭患,不断派使者到日本,可惜都毫无结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失败的南朝诸侯失去了依托,于是盘踞海岛,不时侵扰中国沿海,甚至挖坟掘墓,使得从辽东、山东到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的居民深受其害。明朝修筑了十多座防御工事来抵挡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此同时,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并通过与明朝进行贸易往来以获取丰厚的利润,也开始积极地剿捕倭寇,于是中日两国又恢复了邦交。成化年间(1465~1487年),足利幕府衰弱,一些没有权利与明朝进行贸易的守护大名开始进行海盗活动,破坏了中日双方的正常贸易。到了嘉靖时期,中日官方贸易完全中断,倭寇又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猖獗起来。他们与一些不顾朝廷“海禁”命令的中国海盗以及官僚狼狈为奸,大肆侵扰闽、浙沿海地区。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绔受明朝任命,封锁了福建海面,击杀了近百名通倭者,侵犯了当地官僚、富豪的利益。这些官僚、富豪指使一些在朝的官僚弹劾朱绔擅杀,导致朱绔被迫自杀。自此以后,倭寇更加猖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倭寇长期为患,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在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其中以戚继光为代表。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到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抵御江浙倭寇的侵略。戚继光到任之后,发现当地官兵恶习泛滥,根本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出榜招兵,招募到了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三四千名新军,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军事装备,然后对新军将士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还教将士们排练鸳鸯阵,以期能够杀贼保民。

鸳鸯阵是戚继光在研究了地形、倭寇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特点之后自创而成的。当时,戚继光注意到江南地区多沼泽,道路又弯曲,兵力不易展开,再加上倭寇善于埋伏且使用的是倭刀等短武器,就自创了著名的鸳鸯阵。鸳鸯阵的一个阵由十一名士兵组成,其中一名士兵是队长,另外十名士兵每五名排成一个纵队站在队长两边。队长负责指挥作战。排成纵队的十名士兵持有五种武器:盾牌、标枪、狼筅、长矛、短刀。盾牌兵负责掩护自己和身后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以发起进攻。狼筅兵站在盾牌兵身后,他们负责掩护盾牌兵。狼筅兵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用长矛向前刺去。队伍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从侧翼保护长枪手,防止对手迂回。这十一名士兵互相配合,组成了五道攻击线,再加上此阵还可以变换阵型,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新军不仅训练有素、骁勇善战,而且纪律严明,所以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甚至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正因为如此,这支军队才能屡立战功,令倭寇闻风丧胆,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年),约有一万名倭寇突袭浙江台州等地。戚继光闻讯之后,当即部署兵力抗击倭寇,并亲自率兵前往宁海,与当地居民一起抗击倭寇。倭寇在戚家军的攻势下一触即溃,只得退到温州西面的雁门岭,妄图借助险要的地势打败抗倭军民。戚家军乘胜追击,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全歼了雁门岭的倭寇残余。接着,戚继光又立刻赶往台州救急。戚继光先命令士兵以火器进攻,接着又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攻入敌阵,鼓舞了士气,使得士兵们都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就连倭寇故意扔到地上的金银财宝都不能阻挡他们的抗敌决心。戚家军越战越勇,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此后不久,又有一股倭寇企图突袭台州。戚继光敏锐地洞察到敌军的意图,派出一支军队埋伏在倭寇的必经之地上峰岭。倭寇被打得伤亡惨重,只有惊慌失措地逃到附近的百姓家里,随后被百姓全部消灭。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期间,九战九捷,清除了浙东一带的倭寇。当戚家军凯旋时,台州人民组成了一条二十多里长的长龙,欢庆抗倭英雄胜利归来。

次年,浙江温州、广东南澳一带的倭寇来到福建,与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互为声援,使得福建频频告急。戚继光又率部来到福建,捣毁了倭寇在福建横屿(今宁德东北)的巢穴。倭寇一路北逃,逃到了江苏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斩杀了无数的倭寇,受到了兴化人民的热烈欢迎。此后,戚继光又班师回到福建,歼灭了在福清登陆的二百名倭寇,与另一名抗倭将领刘显一起消灭了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然后才率部返回浙江。

戚继光返回浙江之后不久,倭寇又大肆侵扰福建沿海地区,并攻陷了兴化府,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了两个多月,直到把兴化城变成一座空城才离开。接着,这些倭寇经由岐头攻陷了平海卫(今福建莆田平海),再次威胁福建人民。明朝派遣俞大猷为新任福建总兵,又调来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命令二人率部与戚继光一起抗击闽倭。抗倭将士在福建莆田一带与倭寇展开激战,斩杀了二万多名倭寇。

戚继光在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倭寇长达十余年,总共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共八十多场,终于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去世之后,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依然是明朝国防力量的主力。

倭寇的侵扰极大地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倭患平定之后,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反而会迫使沿海居民冒险与倭寇勾结,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危害。嘉靖末年,有远见的官僚纷纷建议朝廷解除“海禁”命令,发展海上贸易。隆庆年间(1567~1572年),朝廷废除了“海禁”命令,准许对外通商,促进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显示全部内容
返回专题:中华上下五千年
返回栏目: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