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驾崩以后,因为他膝下无子,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赵曙。赵曙就是宋英宗,他一直体弱多病,在位五年以后就病逝了,接着由他的儿子...

宋仁宗驾崩以后,因为他膝下无子,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赵曙。赵曙就是宋英宗,他一直体弱多病,在位五年以后就病逝了,接着由他的儿子赵顼继承皇位,史称宋神宗。

宋神宗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曾经出兵讨伐西夏,占领西夏两千里领土。然而,后来在永乐城一战中,宋军遭遇惨败,神宗剿灭西夏的梦想也就此破灭。在这样的重挫面前,神宗忍不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失声痛哭,后来,他未满四十岁便饮恨而终。神宗在位十八年,对外征讨西夏,对内启用王安石实施变法,算是一个相当有作为的皇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这两件大事最终也都以失败收场。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北宋国内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保守派官员与改革派官员争斗频繁。神宗统治时期,北宋先后与西夏和辽国发生了数次战争,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偏偏天公不作美,国内接连数年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在这种情况下,神宗擢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第二年,仁宗又将王安石擢升为宰相。

王安石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的父亲是一名地方官,王安石自幼便跟随父亲到全国各地游历,对百姓生活的疾苦有了最直观的认识。青年时代的王安石就树立了“矫世变俗”的理想,他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二十一岁那年,王安石考取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王安石为官正直不阿,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陆交通,遇上灾荒年,他就将官仓里的粮食暂借给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为官期间政绩突出,因此得到了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的赏识,并获得了晋升。

王安石立志改革,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请求变革法度,巩固边防,废除科举制度,改为从基层提拔人才为官。不过,他这些意见并没有得到仁宗的认同,母亲病逝后,王安石便以守丧为由,辞去了官职。后来,仁宗驾崩,英宗即位,数次召王安石回京。王安石一再推辞,理由一是为母亲守丧,二是自己的身体抱恙。直到神宗即位后,王安石才再度出仕。

先前在位的仁宗与英宗,在变法方面要么浅尝辄止,要么干脆无心变法,只有神宗与王安石的观点一拍即合。有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便放开手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王安石此次变法要比他的前辈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规模更大,力度更强。

王安石首先找到的突破口就是财政,他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和将兵法等,全方位改革财政、赋税、军队、科举,并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系列的变革举措有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并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然而,此次变法极大地损害了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这一点与“庆历新政”十分相像。在巨大的压力下,神宗的信念也开始动摇了。偏巧此时天降旱灾,有大臣便向神宗进献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描绘的是旱灾过后,百姓流离失所,他们之中有的身负枷锁,有的正在吃草根。进献此图的大臣说,王安石变法违背了天意,所以上天才会用旱灾来警醒世人,神宗就此开始怀疑这次变法到底正确与否。随后,两位太后也带头反对变法,她们两个向神宗哭诉道:“王安石这是要通过变法搞得天下大乱啊!”

第二年,神宗终于不堪重负,将王安石贬黜到外地,让吕惠卿等人代替王安石主持变法。可是由于吕惠卿过分自以为是,触怒了更多的朝臣,变法的阻力越来越大。神宗只能又将王安石调回京城,继续主持变法。然而,当时保守派的力量已经在朝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改革派内部也已分崩离析,变法的实施几乎寸步难行。王安石对变法心灰意冷,他的爱子又在这段时间因病去世,没过多久,神宗再次将他贬黜。此后,王安石便隐居世外,不理朝政。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期,尽管变法仍在继续,但其力度与效果都已大不如从前。等到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后,司马光被封为宰相。对于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一向都持否定态度,他掌权之后,很快就将王安石变法的大部分新举措都废除了,此次变法最终惨淡收场。第二年,王安石就在忧愤之中病逝了。

王安石变法致力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在最初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后来没能摆脱失败的结局,但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梁启超对王安石的个人品德、学术修养和政治理想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完人”。王安石在变法中坚持“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认为在变革时,不必顾忌那些流言蜚语,在实施变法的过程中,王安石就是依靠这句话的支撑,才坚持到了最后。

显示全部内容
返回专题:中华上下五千年
返回栏目:宋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