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
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
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
###逐句翻译
-“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新的历法颁布了新的节气规律,寒冷的阴气中开始有了一点阳气生发。
-“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太阳的光辉好像还舍不得(白天)短,圭表的影子在这时偏偏很长。
-“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日影的刻度经过了南斗星,阳光洒遍了北堂。
-“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忽然怀疑(阳光)是在绕着门户闪耀,那可爱的样子逗引着树林的光影。
-“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积雪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消融,最初的萌芽在早早地生长。
-“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再登上高台去望,云彩等景物已经很清晰了。
###词句鉴赏
-**“轮辉犹惜短”**:“惜”字用得妙,这里把太阳的光辉当作人来写,好像它舍不得白天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就像我们人舍不得美好的时光短暂一样,让诗句更有情感,生动地传达出对时光的一种留恋之感。
-**“圭影此偏长”**:通过写圭表影子偏偏在这时长,暗示了节气的变化,很巧妙地把天文现象和时节联系起来,让读者能从这一现象感受到时光流转、节气更替的微妙。
-**“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这两句对仗工整。“积雪”对“初萌”,“销”对“动”,“微照”对“早芒”。描绘出了在微弱阳光照耀下,积雪消融,新的萌芽生长的画面,一“销”一“动”,让静态的景物有了动态感,展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生机勃勃又带着一丝清冷(积雪)的复杂情感,很动人。
接下来是“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轮辉”可能指月光或者日光,“圭影”可能指圭表的影子,古代用来测量日影以制定历法的工具。“圭影偏长”可能表示季节的变化,尤其是冬至后太阳高度角逐渐上升,影子变短,但这里说圭影偏长,可能需要仔细分析。或者可能作者在观察中发现影子的变化,可能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比如冬至附近的日影长度变化。
然后“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晷度”指日影的长度,经过南斗(即北斗七星的斗柄,但这里可能指南方的星宿),流晶可能指流动的星光,尽北堂可能指覆盖整个北堂(可能指殿堂或空间)。这句可能是在描述日影移动的过程,但不确定具体指向。
“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周户耀”可能指周朝的房屋或窗户被照耀,“逗林光”可能表示林中的光芒。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奇观,比如黄昏时分的光线洒落树林,但“周户耀”可能有特定的历史或文学典故需要查证。
“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积雪开始消融,微弱的光照出现,初萌可能指新生的草木,早芒可能指早春的草芽或光芒。这句明显描绘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的景象。
“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升台”可能指登上高台或观星台,“云物昭彰”可能指天气晴朗,云气清晰可见。这句可能是在描述登高远望,观察自然现象或天象,以确定时间或节气。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与节气变化有关,特别是冬至到春分的过渡,或者与历法制定相关。作者可能在某个冬至后的时间点,观察到阳气初生,日影变化,进而创作了这首诗。考虑到“玉历”和“圭影”这些词汇,可能作者当时在参与或关注历法的修订工作,或者是在某个重要的天文观测期间。
另外,诗中提到的“积雪销微照”可能是在描述初春的景象,所以作者可能是在春天到来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可能的场景是作者在雪后微光中,看到植物开始萌发,联想到阳气的复苏,进而写下这些诗句。
需要确认诗中的具体意象和用典,比如“玉历”通常指帝王的历法,可能作者是担任某种与历法相关的官职,或者对历法有研究。而“圭影”作为古代测日影的工具,可能作者在进行天文观测,或者在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因此,创作背景可能与天文学、历法研究或相关的官方工作有关。
可能作者在馆阁或书院中工作,参与历法的制定,或者在某个节日的前夕,如冬至,观察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形成诗句。整首诗的结构和用词显示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可能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写表达对时序更替的感慨,或者对阳气初生的喜悦。
还需要注意诗的韵律和对仗,这可能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修养,以及可能的创作环境,比如朝廷或学术机构,那里更注重诗词的形式和对仗工整。因此,作者可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创作了这首作品。
总结起来,这首诗可能由一位参与历法制定或天文学研究的文人创作,可能在冬至后,观察到自然的变化,特别是日影和节气的转换,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和季节交替的感悟。或者,作者可能在某个节日或特殊仪式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写下此诗。需要进一步确认“玉历”和“圭影”在具体诗中的使用是否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关,但根据现有信息,可以推测这些可能性。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后阳气初生、万物开始复苏的景象,从诗句中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1.**天文学或历法研究相关**:
-诗中“玉历颁新律”“圭影此偏长”“晷度经南斗”等词,暗示作者可能与天象观测、历法制定或天文知识传播有关。古代学者常通过观测圭表日影、星辰运行来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玉历”也可能指帝王发布的历法文本。这说明作者可能身处朝廷或书院,从事与天文历法相关的事务。
2.**特定节气或节日背景**:
-“凝阴发一阳”点明冬至(阴气最盛时阳气初生)这一节气,而“积雪销微照”“初萌动早芒”则描写了初春冰雪消融、草木萌芽的景象。作者可能在冬至或新年伊始创作此诗,记录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感知。
3.**文人雅士的自然观察**:
-诗中通过“轮辉”“流晶”“云物昭彰”等意象,展现作者对光影、星辰、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这体现了文人阶层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与思考,可能是在春日登高、赏景时偶得的诗句,既含对时序更替的感慨,也暗含对天地规律的敬畏。
综上,作者可能是一位精通天文历法的文人,或在朝廷、书院中从事相关工作,于冬至后春日之际,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借诗文抒发对天地运行规律的体悟,以及对生机初现的喜悦之情。
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晷度经南斗,流晶尽北堂。乍疑周户耀,可爱逗林光。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