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闻应德茂先离棠溪_唐彦谦

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
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AI注解:

###逐句翻译

-落日下,芦花在雨中摇曳。赶路的人走向那谷树环绕的村庄。

-青山仿佛时不时地(像人一样)为行人指路,红叶好似自己知道那家门(在哪)。

-苜蓿(的生长状态)透着贫穷却有诗的韵味,芭蕉(的样子)仿佛醉后留下的墨痕。

-真的知道(这里)抛弃了城市(的喧嚣),讲经的坐席可以让人频繁温习(宁静)。

###词句鉴赏

-**“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山当作人,好像它会时不时地为行人指路;红叶也像有灵性一样,自己知道家门在哪。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有人给我们指引方向,很亲切。让原本没有生命的青山、红叶变得生动有趣,传达出一种在这乡间行走,有自然万物相伴、指引的惬意之感,很动人,让我们感觉这乡间充满了生机和温暖。

-**“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

-“穷”和“醉”用得精妙。“穷”本是贫穷的意思,这里说苜蓿“穷”却有诗味,是一种反差,说明即使生活可能物质不丰富,但有自然的美好(苜蓿)也有诗意。“醉”把芭蕉的形态比作醉后留下的墨痕,很形象,让我们能想象出芭蕉那种独特的、富有艺术感的样子。传达出一种在这乡间,能从普通事物(苜蓿、芭蕉)中发现别样美好的情感,这种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很打动人。

AI诗词背景分析:

第一句“落日芦花雨”描绘了傍晚时分,芦苇花在雨中飘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略带忧郁的氛围。这可能暗示作者在某个特定的季节或时间点创作,比如秋天。同时,落日和芦花雨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自然的美景,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情感寄托。

第二句“行人谷树村”描述了行人在山谷和树木环绕的村庄中行走的情景,可能反映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或者向往。这里的“谷树村”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泛指宁静的乡村环境,暗示作者可能出身农村,或者有离乡背井的经历。

第三句“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中的“青山问路”可能意味着作者在旅途中遇到困难,需要寻找方向。而“红叶自知门”则可能暗示作者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归宿或答案,红叶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可能与季节有关,或者代表某种指引。这两种意象的对比可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最终的豁达。

第四句“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中的苜蓿和芭蕉都是植物,可能出现在庭院或自然环境中,用来表现作者的闲适生活。这里提到“穷诗味”说明作者可能在创作时感到灵感枯竭,而“醉墨痕”则显示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投入。结合这两句,可能表明作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思考创作,或者在经历生活挑战后寻求灵感。

最后一句“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中的“弃城市”可能暗示作者曾离开城市,选择隐居或转行。而“经席许频温”则可能与旧时的经学教育有关,或者指作者在某个学术或文化领域有深入的学习。整个诗句可能暗示作者的生活背景是有离开城市、转向学术或文化活动的经历,或者在某个时期专注于读书和写作。

综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个有退隐经历的人,可能在城市生活后转向乡村或隐居生活,同时也可能具有文学修养,在诗文中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内心的进退矛盾。需要进一步确认诗句中的具体意象是否隐含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比如“端知”可能表达作者的决断,而“经席”可能指学习的场所,这些细节都可能帮助更准确地推断背景。

在思考这些时,我需要避免使用生僻字或复杂的词汇。因此,即使有些词语可能有特定的含义,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另外,还要确保不偏离主题,只专注于创作背景的分析,而不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可能还存在需要验证的地方,比如“经席许频温”中的“许频温”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存在其他解释。此外,“端知”是否表示作者的真实想法,或者是否有其他的文学用法。这些都需要留心,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对诗歌创作的描述,传达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暗示作者可能有隐居、退隐或专注于学术与文学活动的背景。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对诗歌创作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墨的热爱。品读其意象,可想象作者当时或居于山林之间,或漫步乡野小径,窗外是芦花沾雨、夕阳西下的景致,身旁有行人穿行于谷中林间,仿佛时光在自然中流淌。作者或许曾在城市的喧嚣中徘徊,最终归隐山林,以诗意栖居。

第三句“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中,青山象征永恒自然,略带隐喻意味,可能暗示作者对人生方向的思考。红叶秋色浓郁,或若隐者名片,点出作者与社会的疏离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而"经席许频温"提及经学学习,暗示作者可能曾在科举或传统学术环境中求学,后因志趣或现实选择退隐,以文墨为伴,在宁静中追求精神自由。

整体来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经历仕途起伏后归隐山林的文人,或是在乡村生活中感悟自然的诗人。诗中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文墨的执着,在朴实景物中沉淀出深邃的哲思。这种生活背景下,诗人的创作往往与个人经历紧密相关,用自然意象表达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下载文档
已下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