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綦南国隐,周氏北山居。羽客轻簪绶,霓裳下里闾。
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
###逐句翻译
子綦在南国隐居,周氏在北山居住。道士们看轻那官爵(簪绶代指官爵),穿着道袍来到乡里民间。仙人的船儿好像离海很近就要归去,云气越过关隘显得很虚空。今天辞别圣明的君主,那深深的皇恩就像汉疏(可能是指汉代的疏广,这里代指受皇恩后辞官)一样(带着皇恩辞官)。
###词句鉴赏
-**“羽客轻簪绶”**:“轻”字用得妙,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表达,把道士们对功名利禄(簪绶代表功名利禄)那种不屑、看轻的态度生动展现出来,就好像我们说“看轻钱财”,一个“轻”字让这种态度鲜活了,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的情感。
-**“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这两句对仗工整。“仙帆”对“云气”,“归海”对“度关”,“近”对“虚”。通过这种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让我们看到仙人乘船归海的画面和云气度关的那种虚幻感,给人以想象空间,情感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向往宁静高远境界的氛围。
-**“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这里可能化用了典故(汉疏的典故),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辞官是带着皇恩的,情感上既有对皇恩的感激,又有辞官的那种决断,让情感表达更有层次,不是直白地说,而是借助典故委婉道来,更有韵味。
接下来第二句“羽客轻簪绶,霓裳下里闾。”羽客通常指道士或仙人,簪绛绶可能是指头上的装饰,比如玉簪和绶带,这些可能象征着宦海浮沉或者仕途。霓裳指华丽的衣裳,可能象征富贵或荣华,而“下里闾”中的里闾是古代的居民区域,这里可能表达神仙下凡到人间,或者有某种超然与尘世的对比。
第三句“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仙帆归海可能比喻隐士归隐山林,或者退隐江湖,云气过关虚可能指云气穿越关隘,显得渺茫或虚幻,可能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或对现实的疏离。
第四句“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这里直接提到“明主”和“宠汉疏”,可能指的是作者辞去君主的职位,或者对朝廷的某种态度。宠汉疏可能指被朝廷赏识或眷顾,但有疏远或之外的意味,也可能涉及历史事件,如汉朝的某些典故。
现在,我需要结合这些元素来推断作者的背景。首先,诗中提到“子綦”和“周氏”,可能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这些人物的典故,或者自比这些隐士。比如,子綦在庄子中是隐士,而周氏可能指周朝的隐士,所以作者可能处于一个需要隐居的环境,或者有类似的思想倾向。
接下来,“羽客轻簪绶”可能暗示作者曾经在朝廷任职,但后来轻视官场,选择归隐。霓裳下里闾可能描绘了从高高在上的宫廷到平民生活的转变,或者有超脱尘世的意味。
第三句的“仙帆归海”和“云气度关”可能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归隐之志,或者对自然的向往,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第四句直接点出辞别明主,可能作者在某个时期被朝廷所用,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离开,比如政治上的不和,或者个人追求的转变。
另外,诗中“深恩宠汉疏”可能有双关,既指深恩厚爱,又可能涉及历史事件,比如汉朝的某些情况。也可能作者在表达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但同时也感到被疏远或有其他的情感。
综合这些分析,作者可能是一位曾经在官场中任职,但后来选择归隐的士大夫。可能在艰难的环境或政治压力下,感到无法保持自己的理想,于是转向隐居,追求自然和内心的平静。同时,诗中运用了很多自然意象和道家元素,显示作者可能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或者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善于用典和比喻。
需要确认是否有具体的朝代或历史事件可以对应。比如“辞明主”可能指的是辞去某个皇帝的职位,而“宠汉疏”可能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能作者在汉朝或某个朝代后期,因为政治腐败或个人原因选择退隐。或者“宠汉”可能有其他含义,如被汉朝的恩典所宠幸,但后来感到不被重视。
还要注意诗的结构,如果是七言律诗,中间两联需要对仗工整。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对仗要求。比如“羽客轻簪绶”对“霓裳下里闾”,可能结构上不太一致,但或许有其他解释。或者可能诗的格式不是严格的律诗,而是自由些。不过整体上诗的形式流畅,可能作者在创作时有一定文学追求。
最后,考虑作者的身份,可能是一位文人,擅长诗文,可能生活在唐代或宋代,这些时期文人常常有归隐或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者更早的时期,如魏晋南北朝,士人隐逸之风盛行。需要进一步结合历史背景来推测。
总结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不满官场,向往自然的文人,可能在某个动荡的年代或个人遭遇挫折后选择隐居,同时诗中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表达对道法自然的追求。此外,可能有借古讽今的意味,通过提到汉朝的典故来暗示当前的状况。
这首诗描绘了隐逸与朝廷的对比,展现出浓厚的道家气息与人生感悟。通过分析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创作背景:
1.**隐士情怀与道家思想**
诗中“子綦南国隐,周氏北山居”借用了道家典故,既暗喻庄子中“子綦”这位隐士,也以“周氏”的传说(如周朝隐士)为象征。这说明作者可能深谙道家思想,怀抱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理想,暗示他对现实政治的疏离或对自然之道的追求。
2.**从仕途到超脱的转变**
“羽客轻簪绶,霓裳下里闾”通过“羽客”(道士)与“霓裳”(华丽服饰)的意象,对比了隐逸生活与世俗荣华。若作者曾身居高位(如官场中簪绶为象征),后因理想与现实冲突而选择退隐,这句诗便呼应了他的心境转折。同时,“下里闾”可能暗指归隐后与百姓为伍,贴近黎民生活。
3.**退隐与对功名的反思**
“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中的“仙帆”“云气”象征隐士归隐的意象,而“归海”与“度关”则暗示作者在退隐过程中对人生道路的重新思考。他或许曾在权谋纷争中历经挣扎(如“度关虚”),最终选择与自然和解,追求内心的澄明。
4.**历史隐喻与政治困境**
“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直接点出对朝廷的告别(“辞明主”),并提到“宠汉疏”可能暗含对汉朝旧事(如汉武帝晚年因迷信方术而宠信道士)的反思。若作者身处类似时代(如汉末魏晋或唐朝末期),他可能借古讽今,感叹功名利禄终究如浮云般虚幻,表达了对政治腐败或宦海浮沉的无奈与超脱。
综上,作者可能是一位经历仕途浮沉后转向隐逸的文人,受道家思想影响,借助历史人物与意象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探讨人生价值,追求精神自由。他的创作背景或与乱世动荡相关,或源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终通过隐逸的表达,达成对功名与尘世的疏离。
子綦南国隐,周氏北山居。羽客轻簪绶,霓裳下里闾。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