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喜李侍御拜郎官入省_钱起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直庐惊漏近,赐被觉霜移。

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

AI注解:

第一句“粉署花骢入”,这里的“粉署”指的是官署,因为古代官署常以白粉涂墙,所以“粉署”代指官府。而“花骢”是指装饰华丽的马,可能指官员的马车进入官署。翻译成现代白话的话,需要口语化,比如“华丽的花车驶入官府”。

第二句“丹霄紫诰垂”,“丹霄”指红色的天空,可能象征高位或仙境;“紫诰”是皇帝的诏书,颜色为紫色,所以这句是说皇帝的诏书悬挂下来。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意,比如“皇帝的紫色诏书在云端飘摇”。

第三句“直庐惊漏近”,“直庐”是官员值夜的地方,“漏近”指时间已经很晚,接近更漏声。这句可能表达官员因夜班而疲惫,突然听到更漏声,感到惊讶。翻译成“值夜班的官员被更漏声吵醒”。

第四句“赐被觉霜移”,“赐被”是皇帝赐给的被子,“觉霜移”指感觉寒霜已经移动,可能暗示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翻译时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比如“皇帝赐的被褥让人感觉寒霜悄然退去”。

第五句“汉主前瑶席”,汉主指汉高祖刘邦,瑶席是华美的席位,可能指前朝的官员座位。“穰侯许凤池”穰侯是战国时期的丞相,凤池指皇帝的寝殿,这里可能指新任官员得到高位。翻译时需明确人物和职位,比如“汉高祖刘邦曾用的华贵宝座,如今被穰侯许愿占据凤池”。

第六句“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后行雁”指后面的雁,可能比喻后来的官员;“上林枝”指皇帝的园林,这里用雁来比喻官员,说他们只能空羡慕。翻译要突出对比和情感,比如“应该心疼那些后来排队的雁,空对着御花园的树枝羡慕”。

接下来是词句鉴赏。需要找出3-5个亮点。第一句的“花骢”用华丽的车马比喻官员的显赫,生动形象。第二句“紫诰垂”色彩鲜明,突出皇恩浩荡。第五句对比汉主和穰侯,用“瑶席”和“凤池”形成对仗,显示权力交接。第六句的“后行雁”和“上林枝”用比喻和对比,表达后辈的无奈和羡慕。

要注意避免专业术语,比如用“比喻”而不是“拟人”,解释清楚。同时,保持口语化,让读者容易理解。最后检查是否只围绕诗词本身,不涉及作者背景或其他无关内容。

【逐句翻译】

1.粉署花骢入-古代官署用白粉刷墙,这里说华丽的花车驶入官府

2.丹霄紫诰垂-红色云霞间垂落皇帝的紫色诏书

3.直庐惊漏近-守夜官员被更漏声惊醒(古代计时器)

4.赐被觉霜移-皇帝赐的棉被让人感觉寒霜已退

5.汉主前瑶席-汉高祖用过的华美宝座

6.穰侯许凤池-战国丞相穰侯想占御前凤池位

7.应怜后行雁-可怜后来排队的雁群

8.空羡上林枝-空对御花园的树枝羡慕

【词句鉴赏】

1."花骢入粉署"-用华丽花车比喻官员入仕,比直接写"上任"更有画面感

(技巧:视觉化比喻,通过交通工具展现身份地位)

2."紫诰垂丹霄"-紫色诏书在红色云霞间飘荡,形成强烈色彩对比

(技巧:通感手法,将视觉(丹霄)与听觉(垂)结合)

3."直庐惊漏近"-值夜班像被闹钟惊醒,用具体生活场景写官场疲惫

(技巧:以小见大,用更漏声的细微声响带出官场辛劳)

4."后行雁羡枝"-后雁空羡慕上林枝,用雁群比喻官员排班

(技巧:借物抒情,雁群象征官场竞争,枝头残留的荣耀)

5."汉主瑶席-穰侯凤池"-时空对仗,前句用汉高祖旧物显尊贵,后句用战国丞相新愿表野心

(技巧:时空对仗手法,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官职展现权力更迭)

【情感分析】

全诗通过新旧官员的对比(汉主vs穰侯)、时间流转(粉署vs赐被)、空间转换(直庐vs凤池)三组对照,既赞美了皇恩浩荡(赐被觉霜移),又暗讽了官场倾轧(后行雁羡枝)。特别在最后两句,用雁群排班的现实,反衬御花园枝头的虚幻荣耀,把官场生态写得入木三分。

【动人之处】

"空羡上林枝"五字最精妙:上林苑是皇帝园林,枝头残留的荣耀本应属于前人,如今却被后来者空望着。用"空"字既写出雁群的无望,又暗含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否定态度,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

AI诗词背景分析: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古代官场环境中。作者或许是在朝廷任职,处于中书省这样的机构(“粉署”常指中书省)。从诗中“直庐惊漏近”能看出,作者可能在官署值宿,因听到更漏声而感慨时间流逝。“赐被觉霜移”表明或许得到皇帝赏赐被子,感受到季节变化,侧面反映出在宫中值班的经历。

诗中提到“汉主”“穰侯”,可能是以汉主代指当朝皇帝,以穰侯类比朝廷中得势的权贵。“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则体现出作者可能在仕途上不得志,羡慕那些身处高位、备受重用之人,像掉队的大雁只能空自羡慕“上林枝”(象征高位)的同僚,创作此诗以抒发自己在官场中的复杂情绪和处境。

显示全部内容
上一篇:塞上_杜荀鹤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直庐惊漏近,赐被觉霜移。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

下载文档
已下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