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寄建州姚员外_许棠

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AI注解:

###逐句翻译

-被诬陷中伤而遭贬谪到远方,圣明的君主应该会知道我的冤屈。

-家乡遥远,我告别了剑门关外,孤身一人前往天涯海角。

-山岭上的土堡被南方的云彩堆积着,福建上空的瘴气像雨一样垂落。

-向南而来终究不能顺遂心意,每天都在探寻北归的日期。

###词句鉴赏

-**“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遥”字生动地体现出家乡距离之远,“独”字强调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凄凉处境,二者形成对比,更突出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积”和“垂”这两个动词用得精妙。“积”把云彩在岭堠的状态写得很有画面感,仿佛云彩堆积如山;“垂”让瘴雨有了一种向下坠落的动态感,生动地描绘出南方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被贬之地的艰难处境。

-**“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终不遂”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如意,“日探”则体现出诗人对北归的急切盼望,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感受到诗人渴望回到家乡、回到正常生活的心情。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前两句是“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这里提到“诬谮”(诬陷)和“遐谪”(远谪),说明作者可能因为被诬陷而被贬到远方。而“明君即自知”则暗示作者相信皇帝会明察是非,可能表达了一种对朝廷公正的期待,或者对自身清白的坚持。

接下来的两句是“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剑外”通常指剑阁以南,可能指的是四川或西南地区,这里可能是在说作者离开家乡,前往更远的地方。而“身独向天涯”则表现出孤独感,可能是在贬谪途中,独自一人漂泊在外。

第三、四句“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这里“岭堠”指的是山岭的关卡,“蛮云”可能指南方的浓云或瘴气,“闽空”可能指福建地区,而“瘴雨”则是南方潮湿的雨雾。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环境,可能是在描述被贬到南方后的艰难处境,如瘴气、湿热等自然条件带来的不适。

最后两句“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南来终不遂”说明作者原本希望南下,但最终没有实现,可能是在说被贬到南方的计划失败,或者实际被贬到更远的地方。“日探北归期”则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返回北方,可能是在等待朝廷的赦免或调任。

综合这些线索,作者可能是一位被贬谪的官员,因被诬陷而远调南方,途中经历了艰难的环境,内心充满对朝廷的不信任和对归乡的渴望。需要考虑的是,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政治斗争有关,或者是在表达个人遭遇的不公。

接下来,我需要验证这些推测是否合理。例如,是否有历史人物符合这样的情况?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曾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可能在诗中表达类似的处境。但用户提供的诗中没有明确提到具体朝代或事件,所以需要保持一定的模糊性。

另外,要注意诗中的地理名称是否准确。比如“剑外”指四川,“闽”指福建,这些地方在古代确实有瘴气的问题,可能影响作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诗中提到“南来终不遂”,可能作者原本希望南下,但实际被贬到更远的地方,或者被贬到南方后仍未能得到赦免,始终期待北归。

还需要考虑诗的结构和押韵。前两句对仗工整,后两句可能描述旅途中的具体景象,最后两句表达情感。整体结构可能是在叙述事件的同时,抒发情感,符合古诗常见的写法。

最后,确保不使用生僻字或复杂词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被诬陷、贬谪、旅途艰辛、对朝廷的期待等元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因被诬陷而遭贬谪的遭遇,以及他在贬途中的孤独与对归乡的渴望。从"诬谮遭遐谪"可知,作者可能因政治斗争或被小人陷害而被流放到偏远地区。"明君即自知"暗示他相信圣明的君主终会明察秋毫,体现儒家士人对君主的忠贞信念。"乡遥辞剑外"与"身独向天涯"形成空间对比,既表达了离乡之痛,又暗含对前途的迷茫。后两句"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通过"蛮云""瘴雨"等意象,生动勾勒出南方湿热地区的恶劣环境,暗示贬谪地的艰苦条件。末句"日探北归期"则点明作者始终心系北方,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这种"南来终不遂"的矛盾心理,折射出古代士人在仕途沉浮中的复杂心境。整体诗风沉郁顿挫,既含政治失意之苦,又透露出对清明政治的期待。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下载文档
已下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