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临江仙_尹鹗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
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AI注解:

###逐句翻译

1.池塘里长满了荷花菱角,栏杆前微风送来阵阵清香。

2.往年曾在这里陪伴心爱的女子。

3.相互依偎着站着,情意绵绵地倾诉着内心的情感。

4.当时她常常露出无限美好的笑容,就像荷花在争奇斗艳。

5.分别之后徒然地让思念悠悠飘荡。

6.懒得去看过去的事情,只能在这锁着的小闺房里。

7.深秋寒冷的夜晚,银河寂静,明亮的月光洒在深深的庭院和中庭。

8.在西窗下很轻易地就做了个幽梦。

9.很快醒来后,特别地怨恨难以平息。

10.红烛只剩下半条,残焰很短,她隐隐约约地背对着银屏。

11.枕前什么事情最让人伤心呢?

12.梧桐叶上,点点露珠在滴落。

###词句鉴赏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这里把女子的笑容比作菡萏(荷花)争芳,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我们说一个人笑得像花一样美,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笑容的美丽动人,传达出对女子的喜爱之情。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这一句很精妙。以景结情,用梧桐叶上的露珠滴落的景象来表现伤心之情。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心里难过,看到下雨、花落等景象会更难过一样。通过这样的景象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伤情,很含蓄又很动人。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慵”这个字用得好,是“懒得”的意思。它表现出主人公因为思念和伤心,对过去的事情都没有心思去看了,只能被锁在这小小的兰房里,传达出一种无奈、惆怅的情感。

AI诗词背景分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五代十或宋代的词,因为用了很多古典的意象,比如荷芰、风送馨香、萧娘、西窗幽梦等。结构上分了几段,每段四句,押韵明显,符合词的格式。接下来,我需要分析这些意象和主题,推测作者可能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情境。

第一段提到荷芰生池沼,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这里“荷芰”和“馨香”营造出夏日的宁静氛围,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夏日的庭院场景。而“昔年于此伴萧娘”中的“萧娘”通常指女子,可能暗示作者回忆过去与某位女子在一起的情景,或者有离别的情感。接下来的“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依偎、诉说心事的画面,可能是在表达对旧日时光的怀念,或者对失去爱情的哀伤。

第二段“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这里“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可能继续描绘夏日的美景,但“别来虚遣思悠飏”说明作者现在与萧娘分开,思念之情绵延不绝。“慵窥往事”可能表示作者在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而“金锁小兰房”可能暗示某种禁锢或封闭的环境,可能与家庭束缚有关,或者是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段“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这里季节转为深秋,寒夜和银河的意象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可能是在表达对萧娘的思念在深秋更加浓烈。“西窗幽梦”可能指夜晚的独处和回忆,而“恨难平”则说明内心的怨恨或无法释怀的情感。

第四段“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红烛和残焰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爱情的消逝,而“暗背银屏”可能指夜晚的私密场景,比如与爱人共处。最后“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用自然景象来渲染离别后的孤独和悲伤。

综合这些意象,作者可能是一位女性,或者至少是女性视角的词人,因为“萧娘”常被用来指代女性。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比如深院,可能有家庭的压力或社会的束缚,导致无法自由表达情感。同时,季节的变化(从夏到秋)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化。作者可能经历了离别,或者对某段逝去的感情感到遗憾,通过自然景象和回忆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析基于常见的意象和主题,但具体的历史背景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认。比如,作者是否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或者是否有个人经历与诗歌内容相关。不过,根据现有信息,我推测作者可能生活在五代十国或宋朝,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约束较多,导致她们通过诗词表达内心的哀怨和思念。同时,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庭院中,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对比现在的孤独,从而产生情感波动。

另外,诗歌的结构和用词也显示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可能属于文人阶层,或者至少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同时,使用“银河”、“月明”等意象可能暗示作者有浪漫主义的倾向,或者对自然有深刻的观察和感受。

最后,要确保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所以需要将这些分析用简单的中文表达出来,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如今孤寂心境的对比,从中可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情境相关:

1.**情感寄托的场景**

词中"荷芰生池沼"与"深秋寒夜银河静"等意象,暗示作者可能在深宅庭院中独自徘徊。夏日的荷香与秋夜的星辰形成时间对比,反映出一种从热烈到清冷的情感变化。这种环境更易引发对往事的追忆。

2.**离别与思念的触发**

"昔年于此伴萧娘"表明作者与萧娘(常指女子或恋人)曾在此处共度时光,而"别来虚遣思悠飏"则透露出两人已分离,思念之情如秋夜寒风般绵长。这种离别可能源于战乱、仕途变迁或家庭阻隔。

3.**隐秘的情感表达**

"金锁小兰房"与"暗背银屏"等词暗示作者身处封闭空间,可能是一位深居闺阁的女子。通过描写烛光、梧桐露珠等细节,将内心情感含蓄地投射到自然景物上,符合当时女性表达情感的含蓄传统。

4.**时代背景的映射**

五代十国或宋代的动荡社会中,文人常借诗词抒发家国情怀。但此词更侧重个人情感,可能反映当时士人阶层在战乱或政治压力下,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庭院中的幽静场景也暗示了战乱时期人们寻求心灵庇护的心理。

5.**艺术创作的契机**

词中"西窗幽梦"等意象可能源于作者在某个特定夜晚的感怀,或是某个节日(如中秋)的触发。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以及在创作时对情感的深度挖掘。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

下载文档
已下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