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_虞羽客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AI注解:

###逐句翻译

幽并一带的侠义少年,用金色的马笼头驾驭着身上有连钱花纹的骏马。(他们)像当年窃符救赵的(勇士)一样(有勇有谋),击筑的时候正怀念着燕国(的风光或情怀)。

轻视生命(勇敢无畏)地辞别皇宫,挥一挥衣袖就奔赴祁连山(战场)。宝剑光彩绚丽,(他们在战场上)神出鬼没,让敌人的军旗(代表敌人军队)惊恐。

(他们)驾车冲锋时常常回头看敌人(的情况),跳跃上车(形容动作敏捷)忽然就争先(杀敌)。(他们)历经百战,像摧毁枯草一样(轻易地)战胜敌人,开拓疆土远达三千(里)。

骨都(可能是敌人的一种称呼)的魂已经吓散,楼兰(敌人)的首级又被传送(回来报功)。龙城笼罩着早晨的雾气,瀚海与遥远的天空相隔(形容地域广阔)。

在金微(山)唱歌吹奏(庆祝胜利)返回,整顿军队从玉门凯旋。如今烽火已经平息,不再照耀甘泉(宫,这里代表朝廷等)。

###词句鉴赏

-**“金络控连钱”**:“控”字用得妙,它把少年驾驭骏马的那种娴熟、自信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就好像我们平时说“控制”一辆很熟悉的车一样,这里让我们能想象到少年英姿飒爽地骑着装饰华丽(金络)、身上有漂亮花纹(连钱)的马的画面,很有画面感。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轻生”体现出少年们不把个人生命看得很重,一心奔赴战场的勇敢无畏;“挥袂”这个动作描写很绝,就像我们平时潇洒地一甩袖子,特别有那种豪迈、干脆去打仗的感觉,把少年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摧枯逾百战”**:“摧枯”用了比喻,把战胜敌人比作摧毁枯草,形象地说明敌人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体现出他们作战的英勇和战斗力强,历经很多战斗(百战)都能如此,更突出他们的厉害。

AI诗词背景分析:

接下来,我会注意诗中的关键词和典故。比如“窃符方救赵”应该是指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盗符救赵国的故事,这说明作者可能在引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某种主题。而“击筑正怀燕”可能涉及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因为击筑是荆轲的乐器,怀燕可能指燕国,或者对燕国的怀念。

然后,我会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这首诗看起来像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押韵可能比较工整。接下来,我会考虑作者可能的朝代和身份。诗中提到的幽并、金微、玉门、龙城、瀚海等地理名称,以及战争、征战、拓地等词汇,可能指向边塞诗或历史题材的诗歌,这在唐代比较常见,尤其是边塞诗人如王昌龄、岑参等。

再者,我会思考作者可能的创作动机。诗中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对战争的描写,可能作者是在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意,或者对国家边防的担忧。另外,诗的最后提到“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可能暗示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或者对过去战争的反思。

还要注意诗中的对比和转折。前半部分描述了英雄的壮举,后半部分则转向战争后的平静,这种对比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看法。同时,诗中提到的“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可能涉及匈奴和楼兰等历史敌人,说明作者可能在关注边疆的安全问题。

最后,我会综合这些信息,推测作者的背景。考虑到使用历史典故和边塞题材,作者可能是一位唐代的文人,可能有从军或边塞经历,或者对边塞历史有深入研究。同时,诗中流露出的豪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可能反映出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总结起来,作者可能生活在唐代,关注边疆战争和历史英雄,可能有文人或从军的背景,通过诗歌表达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期望。需要确保用词简单明了,避免复杂术语,让用户容易理解。

这首诗充满了边塞豪情与历史厚重感,从内容来看,作者极可能是一位唐代文人,尤其擅长边塞诗创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测其背景:

1.**历史积淀**

诗中"窃符方救赵"暗指战国信陵君盗兵符救邯郸的典故,"击筑正怀燕"则与荆轲刺秦的悲壮故事相关。这些典故的运用说明作者对先秦历史有深入研究,可能出身书香门第或受过良好教育,擅长通过历史事件抒发家国情怀。

2.**边疆经历**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等句展现出强烈的边塞意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祁连"则是河西走廊的山名,"瀚海"指大漠,"龙城"暗指匈奴要塞。这些地理元素的堆砌暗示作者可能有过从军经历,或长期关注边疆事务,对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有真切感受。

3.**时代语境**

"烽火今已息"与"非复照甘泉"形成鲜明对比,"甘泉"是汉代皇家禁苑,象征和平盛世。这种对比说明作者生活在边疆战事渐息的时期,可能处于盛唐向中晚唐过渡阶段,既看到国力强盛,也察觉到边患隐患,内心充满复杂情绪。

4.**文学追求**

全诗采用七言律诗体,语言凝练有力,意象雄浑开阔。这种风格与岑参、高适等边塞诗派相似,但又融入历史叙事,显示出作者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意识。可能是一位兼具文人气质与家国情怀的诗人,善于将历史典故与现实场景交融。

5.**文化认同**

"幽并侠少年"点明了燕赵文化特色,"金络控连钱"描写骏马装备,"摧枯逾百战"展现征战壮烈。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具有侠义精神的边塞英雄形象,反映出作者对燕赵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及对武勇精神的推崇。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蒙轮...

下载文档
已下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