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涨来舟去速,夜云收尽月行迟。
###逐句翻译
-“秋水涨来舟去速”:秋天的河水涨起来了,船儿行驶得特别快。
-“夜云收尽月行迟”:夜晚的云彩都消散完了,月亮好像走得很慢。
###词句鉴赏
-**“涨”字**:这个字生动地描绘出秋水水量增加、水面升高的状态,让我们能想象到秋水那种蓬勃的气势,就好像能看到河水不断往上涌的画面。
-**“速”字**:和“涨”相呼应,体现出因为秋水上涨,船行变得轻快迅速,有一种动感在里面。
-**“收尽”**:把夜云的消散过程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知道夜云是完全没了,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行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当作人,说它走得慢。其实是诗人的一种感觉,可能诗人在欣赏夜景,觉得月亮慢慢悠悠的,增添了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让诗句很有画面感和情感,仿佛诗人在和月亮互动,很是动人。
然后,思考作者的创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这两句诗可能出现在他描写自然景象或抒发情感的诗中,比如《秋兴八首》之类的。需要确认是否是杜甫的诗句,如果是,那么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动荡局势有关,或者他个人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经历。
另外,用户要求不使用生僻字和复杂词汇,所以解释时要简洁明了。可能用户是学生,需要理解诗的背景以便学习,或者对古诗感兴趣的人,想了解作者的生平。需要确保分析准确,同时语言通俗,让用户容易理解。
最后,检查是否有其他可能的作者,比如李白或其他人,但根据常见的诗句,杜甫的可能性更大。确认后,详细说明杜甫的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时代、个人经历、诗歌风格,以及这两句诗可能反映的情境,比如对自然变化的观察,或是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内心的情思。创作背景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时代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他目睹社会现实的巨变,常以自然景物寄托忧思。
2.**个人经历**: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约766年)。他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常登高远望,感怀家国命运。秋水暴涨、夜云散尽的景象,可能源于他当时所见的自然变化。
3.**诗境意象**:
-"秋水涨来舟去速":秋雨连绵使江水上涨,船只顺流而下速度加快,暗喻时光飞逝、世事无常。
-"夜云收尽月行迟":夜幕褪去后,月亮仿佛移动得更慢,营造出静谧悠长的意境,也隐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怅惘。
4.**情感表达**: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以及个人漂泊无依的感伤。秋水与夜云的动态描写,与月亮的静谧形成对比,强化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秋水涨来舟去速,夜云收尽月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