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送友人之南陵_贾岛

莫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南陵暂掌仇香印,
北阙终行贾谊书。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
少年跃马同心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AI注解:

###译文

不要感叹在仕途上白白忙碌,像你这般卓异不凡、气概超群又有谁能相比。你暂时在南陵执掌如仇香般的县尉之印,最终会像贾谊一样向朝廷献上治国良策。正好趁着大好江山去寻觅胜景佳处,不要拒绝离开韦杜这样的幽居之地。少年时就应跃马前行成为志向相同的使者,免得在诗中说自己只能跨着驴子。

###鉴赏

此诗开篇劝诫友人莫叹仕途徒劳,肯定其出众气岸。以仇香、贾谊典故,前者喻其当下任职,后者寄望未来施展才华。中间两联建议友人趁此时机游览江山、告别幽居,鼓励积极入世。尾联鼓励少年当跃马奋进,展现积极进取的精神。整首诗格调积极向上,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又有对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与激励劝勉,充满对友人前途的信心与祝愿。

AI诗词背景分析:

首先,我要确认这首诗的出处。可能用户不知道,或者这首诗是原创的?我需要先检查是否有已知的作者或历史背景。通过搜索,发现这首诗可能不是传统经典,所以可能是用户自己创作的,或者基于某个特定情境。

接下来,分析诗句内容。第一句“莫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可能是在劝慰他人或自述经历。第二句“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这里提到“南陵”和“北阙”,可能涉及地理位置或政治事件。“仇香印”可能指仇香(东汉人,以德行著称)的印绶,而“贾谊书”可能指贾谊的著作,比如《过秦论》或《陈政事疏》。第三句“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提到“韦杜”,可能指韦杜(唐代名门)或韦杜巷,可能涉及游历或隐居的意象。第四句“少年跃马同心使,免得诗中道跨驴。”这里“跃马”可能指年轻时的豪情,“跨驴”可能用典,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跨驴寻诗”。

然后,考虑可能的创作背景。如果这首诗是用户自己写的,可能需要结合常见的主题,如仕途坎坷、隐居生活、游历山水等。如果假设是仿古,可能涉及东汉或唐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例如,仇香和贾谊都是古代文人,可能作者在表达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居的向往,或者结合历史人物的典故来抒发情感。

另外,注意诗中的意象和典故。比如“仇香印”可能指代治理地方的职位,而“贾谊书”可能指代政治谏言。结合这些,可能背景是作者在官场中经历挫折,转而寻求隐居或游历,同时回忆年轻时的志向。或者,作者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唐代,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然。

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诗句,因为用户提供的只有四句,可能不完整。如果是这样,可能需要假设后续内容,但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所以可能不需要。或者,用户可能希望将这四句作为整体来分析,可能涉及某个特定的事件或场景,比如送别、自勉、怀古等。

最后,综合这些信息,创作背景可能围绕仕途的艰难、对历史人物的效仿、游历山水的愿望,以及年轻时的豪情与年老的隐居形成对比。需要确保不添加任何解释,只给出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可能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元素。

莫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少年跃马同心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莫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好趁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少年...

下载文档
已下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