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译文
西岩传来一声悠长的磬响,僧人在苍苍树林间起身。打开佛殿洒上寒水,诵读经文焚烧晚香。
竹林间的风使云雾渐渐消散,杉树上的露水在月光下依然泛光。不会再重新来到此地,归舟在夕阳中前行。
###鉴赏
此诗描绘了山寺的清幽景象与僧人日常。开篇以磬声、苍苍树木营造出静谧氛围,展现僧人晨起活动。“开殿”“诵经”二句,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僧人的修行生活。颔联景物描写细腻,风散云、月照露,营造出空灵、清幽之境。尾联抒发离去之感,夕阳下归舟,带有淡淡怅惘,全诗意境深远,借景传情,将山寺之静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
第二首诗的首联“城阙千门里,朱紫万井中。”描绘了繁华的都城景象,千门万户,朱紫象征权贵,万井说明人口众多。颔联“冠盖开金阙,车马驻玉宫。”进一步描写达官贵人的活动,金阙、玉宫显示奢华。颈联“日月推高阁,山河敛霁虹。”日月高悬,山河收起雨后的彩虹,可能是在描述黄昏或雨后天晴的景象。尾联“谁言青云客,独对白头翁。”这里“青云客”指高官显贵,“白头翁”则是诗人自己,表达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综合来看,两首诗可能都是在描绘不同场景下的景色和情感,第一首偏向于寺庙的宁静与僧人的日常生活,第二首则是在繁华都城中的孤独与时光流逝。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符合唐代诗人常写的题材,比如山水田园诗和城市景象。可能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如王维或孟浩然,但不确定。背景可能是在一个秋日傍晚,诗人游览寺庙,又在都城中感慨时光。需要确保背景描述准确,不添加解释,只陈述事实。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城阙千门里,朱紫万井中。冠盖开金阙,车马驻玉宫。日月推高阁,山河敛霁虹。谁言青云客,独对白头翁。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