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
(《经籍考》云:康成编《玉台后集》,中间自载其
诗八首,如《河阳居家女》长篇一首,押五十二韵,
若欲与《木兰》及《孔雀东南飞》之作方驾者,
末四句云云,亦佳)
###逐句翻译
-“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要是缘分到了,哪怕相隔万里,也感觉像是住在同一个乡里。
-“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要是命运不凑巧,就算住在隔壁,也没有能沟通的桥梁。
###词句鉴赏
-“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这两句通过“万里犹同乡”的夸张表述,生动地展现出缘分的奇妙力量。缘分让距离变得不再重要,即使相隔遥远,心灵也能相通,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隔壁无津梁”用形象的比喻,把命运不凑巧时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状态,比作隔壁却没有桥梁。这种表达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命运的无奈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
整首诗通过对比缘分和命运的不同情况,传达出一种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语言简洁却富有深意,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无奈,以及缘分的珍贵。
然后,用户还提到“若欲与《木兰》及《孔雀东南飞》之作用方驾者”,这里明显是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著名的乐府诗,说明康成可能是一位擅长叙事的诗人,或者他的诗集与这些作品有某种联系。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两首诗的特点,以及康成的诗可能在结构或主题上有何相似之处。
另外,用户要求不能使用生僻字,所以需要确保解释通俗易懂。同时,只能思考背景,不回答其他问题。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创作环境,或者这首诗在当时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需要避免猜测诗人的生平,除非有明确的信息。
重点在于“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和“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这两句诗的背景。可能涉及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的思考,或者他对友人艰难处境的同情。需要结合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如离别、思乡、命运等,来推测创作背景。
另外,提到的《河阳居家女》长篇可能描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处境,或者某种社会现象,结合押五十二韵的特点,可能是一首结构严谨、情感丰富的长篇叙事诗。需要联系当时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分析康成的创作动机。
最后,要确保回答简洁明了,符合用户的要求,不使用复杂词汇,并紧扣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提到作者的文学地位、时代背景,以及诗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主题,如对命运的感慨、离别的情景,或者社会现实的反映。
根据此诗的内容和上下文,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节选自古代诗集,作者可能是一位关注人生命运的文人。从"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可推断他或许经历过异地漂泊或交往分隔的境遇,感慨即使相隔千里,因缘巧合下仍能保持情谊。后两句"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则体现了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以"隔壁无津梁"这种形象比喻表达命运阻隔的无奈,暗示诗人在面对世事无常时的愁绪。
从《经籍考》记载看,作者可能是唐代文学家张籍,他编纂过诗集且擅长长篇叙事诗。《河阳居家女》这类作品大概率描写的是家庭生活场景,通过押五十二韵的严谨形式,展现诗人对处世哲学的探讨。诗中"运命"与"因缘"的对比,可能源于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仕途起伏的现实。
此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诗人所处的乱世有关,通过浅显直白的意象传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悟,同时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这种表达方式符合唐代文人"文以载道"的传统,也体现了当时诗歌注重现实反映的特点。
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经籍考》云:康成编《玉台后集》,中间自载其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