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马嵬·其二_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

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AI诗词背景分析:

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的请求,首先看原始诗词是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其二》。用户要求根据诗词内容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并且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首先,回忆这首诗的背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安史之乱中,六军在马嵬驿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赐死,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但对比当年七夕盟誓和如今的离散,以及作为天子却保不住爱人,不如普通夫妇的莫愁。所以背景应该围绕安史之乱中马嵬驿之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以及李商隐对此的感慨。需要整合这些点,用简洁的文本返回,不添加额外信息。比如: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西逃至马嵬驿,随行六军哗变,要求诛杀杨国忠及杨贵妃,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此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李商隐感怀这段帝王爱情悲剧,对比当年七夕唐玄宗与杨贵妃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恩爱,与如今生离死别的凄凉,以及唐玄宗身为四纪天子却无法保全爱人,反不如普通百姓卢家有莫愁那样能与爱人相伴的遗憾。现在需要调整语言,更符合“背景”的要求,并且符合用户的要求:仅返回背景内容,不解释。比如: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西逃至马嵬驿,六军哗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李商隐感怀这段帝王爱情的悲剧,联想到当年七夕二人笑牵牛星的恩爱,对比如今的离散,以及唐玄宗为四纪天子却不及卢家有莫愁能与爱人相伴的遗憾。再检查是否符合要求:1.仅返回背景文本;2.没有解释说明。最终调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西逃至马嵬驿,随行六军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赐死。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李商隐感怀这段悲剧,对比当年七夕二人笑牵牛的恩爱与如今的离散,以及唐玄宗身为四纪天子却不及卢家莫愁能与爱人相伴的遗憾。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西逃至马嵬驿,六军哗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李商隐感怀这段帝王爱情悲剧,联想到当年七夕二人笑牵牛星的恩爱,对比如今生离死别的凄凉,以及唐玄宗身为四纪天子无法保全爱人,反不普通百姓卢家莫愁能与爱人相伴的遗憾。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

下载文档
已下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