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隋堤:隋炀帝时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人称“隋堤”。汴河:又称“汴水”、“汴渠”。龙舟:船饰为龙状。凤舸:饰为凤凰形的大船。木兰:树名,指舟以木兰树制成,故香。
流苏:丝缕下垂的装饰物,用于车马、帐幕等物上。笙歌:泛指音乐,这里指欢乐的场面。横流:水不顺道而流,这里暗喻天下大乱。
用户让我找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首先得确定词的作者和时代。这首是毛文锡的《柳含烟·隋堤柳》对吧?毛文锡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词人。然后词的内容是写隋堤柳、汴河,还有隋炀帝游江南的事——龙舟凤舸、锦帆、流苏羽葆、笙歌,这些都是隋炀帝下江都的典型元素。后面“笙歌未尽起横流”应该是说隋炀帝的享乐还没结束,就天下大乱了(横流指祸乱),最后“锁春愁”是怀古的愁绪。那背景应该是毛文锡作为五代词人,借隋炀帝游江南的历史典故,怀古伤今,感慨当年的繁华落尽,战乱带来的愁绪。要注意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所以整合起来就是:五代时期,词人毛文锡凭吊隋代遗迹,联想到隋炀帝开凿汴河、乘龙舟游江南的奢华旧事,以及其后天下大乱、繁华尽散的历史,心生怀古之愁。
五代时期,词人毛文锡凭吊隋代汴河隋堤遗迹,联想到隋炀帝开凿汴河、乘龙舟凤舸游江南时锦帆高悬、笙歌齐奏的奢华场景,及后来战乱骤起、繁华尽散的历史变迁,遂生怀古伤春之愁。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