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齐国的琴妓演奏着东部的曲调,秦国的歌女高唱西疆的歌曲。
真的是感慨高唱,激动人心,使人沉溺其中。
看那些外貌英俊潇洒,内心卑鄙佞邪小人们,一个个衣服光鲜的前来谗谄徼宠。
君王却大加赏赐:笑一笑就赏赐一对白玉璧,再歌一曲就赏赐黄金千两。
好色不好道德,任凭日月羞愧无色。
要知道:真正高洁之仕,是不屑阿谀奉承的,看那紫霞客,就喜欢独自在瑶水池边弹奏毫不装饰的素琴,高山流水有谁听?
颜:指面部表情;魄:指思想感情。
婉娈:年少美貌者。
“珍色”句:谓重美貌不重道家修身术。
飞光沉:日月降落。这里指时光飞逝。
紫霞客:指神仙。
瑶台:神仙所居。
颜:指面部表情;魄:指思想感情。
婉娈:年少美貌者。
飞光沉:日月降落。这里指时光飞逝。
紫霞客:指神仙。瑶台:神仙所居。
用户现在需要根据给定的诗词内容找创作背景,首先看诗词内容,是鲍照的《代白纻舞歌词四首》里的?不对,原诗是鲍照的吗?等下,内容是写齐瑟秦弦的音乐,还有佞邪子用美色和钱财诱惑,然后对比紫霞客的瑶台素琴。首先,鲍照生活在南朝宋,社会动荡,门阀制度森严,士人的理想和现实矛盾。这首诗可能是讽刺当时权贵沉迷声色,忽视正道,而诗人自己坚守高洁。那背景应该是南朝宋时期,社会风气浮靡,权贵沉迷声色犬马,追逐利禄,诗人有感于世俗的荒淫佞邪,以音乐和人物对比,表达对高洁之士的推崇和对时风的批判。现在按照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那整合一下:南朝宋时期,社会风气浮靡,权贵沉迷声色犬马,追逐利禄,世俗间佞邪之人以声色财物诱人,诗人有感于时风的荒淫,借对比表达对高洁之士的推崇与对世俗的批判。等等,是不是准确?再核对原诗,鲍照的《代白纻舞歌辞》确实有类似主题,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那最终背景应该是:南朝宋时期,社会浮靡,权贵沉迷声色利禄,佞邪之人以美色财物相诱,诗人因感时风荒淫而作此诗。这样符合要求吗?对,要简洁,仅背景内容。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