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竹_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

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注释

露华:露花。

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锦鳞:鱼。

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徐广《舆服志杂注》:“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露华:露花。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锦鳞:鱼。

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AI诗词背景分析:

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的请求,首先看原始诗词是关于竹子的,然后根据诗句内容想背景。首先诗句里有“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是写竹子在水边春天的样子,“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是清晨笋径和老根的苔藓,后面讲竹子的用途,比如织布、做钓竿,还有做三梁冠(古代帽子)和献给王孙。那背景应该是春天的清晨,诗人在水边竹林里,看到竹子的姿态,想到它的用途,可能是在一个有竹林、溪流的地方,环境清幽,诗人观察竹子的生长状态和功用,可能是为了赞美竹子的实用和高洁?不对,用户要的是创作背景,就是写诗时的情境。等一下,原诗是李贺的《竹》吗?不对,查一下,其实这首是李贺的《竹》吗?或者不管作者,根据内容来。诗句里有春景,露水、笋径、苔色,还有竹子的用途,所以背景应该是春天清晨,诗人漫步于水边竹林间,见竹子临水照影,新笋抽绿,晨露沾湿笋径,老根覆着苔藓,进而联想到竹子可织成布承接香汗,可裁成钓竿钓锦鳞,还曾做过三梁冠的材料,如今一节献给王孙。所以整合起来背景:春天清晨,诗人漫步于水边竹林,见竹影映水、新笋抽绿,晨露生笋径、苔色覆竹根,触景生情联想到竹子的诸多用途,遂作此诗。

春天清晨,诗人漫步于水边竹林间,见竹子临水映出流动的光色,新笋抽出绿影满含春意,晨露凝结在笋芽生长的小径,苔藓之色轻拂竹的老根,又想到竹子可织成布承接香汗,可裁作钓竿钓取锦鳞,曾被用来制作三梁冠,节可奉予王孙,触此情境而作此诗。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下载文档
已下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