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我携手美丽的妓女,来到东山古谢安的墓地,为其祭奠,怅然伤悲。
我带来的美妓如鲜花明月一样恬美可亲,谢安当年亲近的美妓早已是荒草覆盖的土坟中的寒土。
至从谢安梦见白鸡已有三百年了,我在你的墓前为你洒酒,咱们一起痛饮欢乐。
喝到酒酣兴起的时候,我还为你献上即兴编排的青海舞,秋风吹落了我漂亮的紫色帽。
你当年风光一时,我也一时风光,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东土在晋唐时期代指会稽(绍兴)一带。《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山即会稽东山。
“白鸡”句:谓谢安死后三百年。《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至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
浇:洒酒于地,以示祭奠。
青海舞:应是舞蹈名,来历不详。
紫绮冠:紫色花纹的帽子。
东土:在晋唐时期代指会稽(绍兴)一带。山即会稽东山。
“白鸡”句:谓谢安死后三百年。浇:洒酒于地,以示祭奠。
青海舞:应是舞蹈名,来历不详。紫绮冠:紫色花纹的帽子。
用户现在需要根据给定的诗词内容,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而且要求只返回背景文本,不能有解释。首先,先看原诗,是李白的《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不对,原句是“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谢安是东晋名臣,东山再起的典故,李白经常用谢安自比。然后诗里有“白鸡梦”,谢安有白鸡之梦的典故,说他梦到乘白鸡而飞,后来去世,所以“白鸡梦后三百岁”是说谢安去世三百年左右。李白喜欢携妓游山,这首诗应该是他带着歌妓登上东土山,想到谢安当年的事,感慨时光流逝,古今变迁。背景应该是李白某时携妓登临东土山,触景生情,追怀东晋谢安,联想到谢安的生平与身后事,对比眼前自己所携歌妓的如花美貌与谢安当年歌妓的坟茔荒寒,有感于时世变迁、人生无常,遂作此诗。现在要精简成符合要求的背景文本,不要解释,直接陈述:李白携妓登临东土山,触景追怀东晋名臣谢安,念及谢安白鸡梦后的百年变迁,对比今妓如花与古妓坟荒,感世事无常、时过境迁而作此诗。检查一下,有没有符合要求,只返回背景,没有额外信息。再调整一下,更贴合原诗内容:李白携妓登东土山,因谢安旧事怅然生悲,想到谢安白鸡梦后已过三百年,今时自己所携歌妓如花似月,而谢安当年的歌妓却已坟茔荒草,遂洒酒祭奠,酣饮后作舞,感慨古今一时,洪流滔滔不必称奇,以此抒怀。不对,用户要求是创作背景,不是诗的内容复述。应该是:李白某日常携歌妓登临东土山,见景生情,追怀东晋谢安当年的经历与身后事,联想到时光流逝中人事的变迁,对比眼前歌妓的鲜活与古代歌妓的荒坟,心生感慨,于是写下此诗。再精简,符合要求:李白携妓登临东土山,触景追怀东晋谢安,感其白鸡梦后百年变迁,对比今妓如花与古妓坟荒,因世事无常、时过境迁而作此诗。对,这样应该可以了,没有解释,只是背景内容。
李白携妓登临东土山,触景追怀东晋谢安,念及谢安白鸡梦后三百年的变迁,对比今时所携歌妓的如花月貌与谢安当年歌妓的古坟荒寒,心生怅然,遂作此诗。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