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潇水奔腾出九疑,临源湘水逶迤行。
二水会合空旷处,水清流缓波涛平。
江岸高馆耸云霄,更有危楼倚山隈。
雨后初晴天色朗,纤云舒卷碧空尽。
秋高气爽日正中,江天一色无纤尘。
才闻渔父低声唱,忽听羁鸿哀声鸣。
见此胜景岂不乐?难以自制思绪分。
登高欲遣杂念去,更招思念故乡情。
无心游玩驾舟返,小舟徘徊人迟疑。
浚:此处指水深。
临源:山名,《百家注柳集》云:“九疑、临源,潇湘所出。”
泓澄:水清而广。停风雷:谓波平涛息,水流转缓。
轩霞表:高耸于云霄之外。轩,飞貌。
澄霁:天色清朗。
杳杳:远貌。
豫:欢乐。
裁:自制。
远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驶:快速行进。
沿洄:顺流而下曰沿,逆水而上曰洄。
浚:此处指水深。临源:山名。
泓澄:水清而广。停风雷:谓波平涛息,水流转缓。
轩霞表:高耸于云霄之外。轩,飞貌。
澄霁:天色清朗。
杳杳:远貌。
豫:欢乐。裁:自制。
远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驶:快速行进。沿洄:顺流而下曰沿,逆水而上曰洄。
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的请求,首先看原始诗词是韦应物的《澄秀上座院》吗?不对,等一下,原诗内容是关于九疑山附近的水,高馆危楼,天气澄霁,有渔父吟和羁鸿哀,还有思乡的情绪。首先,背景需要结合韦应物的经历,他曾在南方任职,比如江州、苏州等地?或者是在永州?九疑山在湖南,所以可能是韦应物在湖南一带为官或游历,某一日雨后初晴,登上高馆危楼,面对九疑山下来的江水,看到空旷的会合处,水很清澈,天气晴朗,听到渔父的歌和羁旅的鸿鸟哀鸣,引发了思乡或羁旅的愁绪。需要按照要求只返回背景文本,不要解释。现在组织语言:韦应物于南方游历或任职期间,某一日雨后初晴,登上临山的高馆危楼,面对九疑山发源、萦回奔涌后会合于空旷处的澄澈江水,此时天秋日正,水碧无埃,耳边传来渔父的杳杳吟声与羁鸿的叫叫哀鸣,触景生情,心生远念。
韦应物于南方游历或任职时,某雨后初晴之日,登临山隈的高馆危楼,面对九疑山发源萦回、会合于空旷处的澄澈江水,此时天秋日正、水碧无埃,耳边传来渔父杳杳吟声与羁鸿叫叫哀鸣,触景生情。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天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