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史姓以官名(世职)为姓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
我国古代即有史官制度,史官在王左右,他的责任是记录帝王的言行和史实,管理宫中典籍。夏、商、周三代称为太史。西周初年,由于继位的成王年幼,因此由周初四圣辅政。即太公、周公、召公、尹佚。太史尹佚为人严正,他不但要完成史官的责任,还要把成王的言行和古代圣贤对照,使成王知道哪是对、哪是错。尹佚被史家称为史官的典范,由于他终身在周任太史,后称史佚。因此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姓,就是史氏。
【全国的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史氏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汉时,史姓繁衍发展到山东、陕西、江苏、甘肃、山东、陕西、广西、四川等地;唐五代至宋时,今湖南、浙江、山西、江西、河北等省有史氏;到了明清时期,史氏还分布于今安徽、湖北、福建、广东、云南以及海外地区。如今,史姓尤以湖南、山东多此姓。
【姓氏名人】
史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长于天文,熟悉各诸侯国内政。他认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还提出“物生有两”的辩证法。
史鱼:字子鱼,名佗,卫灵公时任祝史,故称祝佗,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他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末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民族英雄。顺治二年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字际明,号玉池,宜城镇人,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著有《望来台记》。
【姓氏文化】
《姓氏急就篇》
《姓氏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所撰。原来是32章,后两章《齐国》、《山阳》为后汉人所加,故今本为34章。汉代是我国姓氏体系基本确定的重要时期,姓氏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史记》一书就曾记有大量关于姓氏的资料。史游作为汉元帝时黄门令,为了适应朝野姓氏文化的需求,特撰写了《姓氏急就篇》。书中所列姓氏130姓,共2016字,除开头六句开场白外,余下皆以“三言诗”的形式编排的汉代百家姓。
《姓氏急就篇》中的姓氏大都收入了宋代编撰的《百家姓》中,是我国第一部“姓名三字经”,对宋代《百家姓》影响深远。
【名人事迹】
史鱼尸谏卫灵公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为人很是机灵,深得卫灵公的喜欢。因此卫灵公常任其为所欲为,闹得朝野群臣怨声载道。担任史官的史鱼看不过去了,他曾多次冒死劝谏,请求卫灵公不要太宠爱弥子瑕,但灵公始终不愿听从。史鱼见劝谏无功,感到心灰意冷。他在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身边,悲伤地说:“我死后,先不要把我的尸体装棺盛殓,最好放在窗户之下陈设几天再作处置。”史鱼死后,儿子变便按照父亲的遗言,将尸体放在了窗户的下面。
后来,卫灵公听说史鱼已死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便匆匆前去吊唁。当他看见史鱼的尸体摆在窗户下时,感到特别的奇怪,便问史鱼的儿子到底什么原因?史鱼的儿子回答说:“我父亲临死一再叮嘱我说:‘我活着的时候没有能够匡扶君主,除暴安良,死了以后就没有理由按照礼制安葬。’”
卫灵公听后,明白了史鱼以暴尸窗下劝谏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他开始疏远弥子瑕。这之后,卫国的政治更加清明,国泰民安,为时人所称赞。这就是为后人所称道的“尸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