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目录百家姓排名姓氏起源姓氏四言
首页/百家姓/百家姓之党氏

党姓

党源出:党(Dǎng,Zhǎng党)姓源出有七:1、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为夏王朝全族的子孙,所以历史上称党姓出自夏的后代。

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世居党项。2、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天的山西省境内),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3、出自任姓,以地名为氏。

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被封于党,其后人以党为氏,所以也称为党姓。

4、源于党项羌人的姓氏。党项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根据《广韵》的记载,党姓本来是西北党项羌姓,后来改为党姓的。

其中有个叫党耐虎的将军,就是出自此支党姓,见于史书记载。

5、出自北方鲜郫族人有党姓。

据《路史》一书中说,鲜郫人也是黄帝的子孙,他们因为迁居到鲜郫山,而得到这个族名。

6、出自回族中的党姓,源自我国西夏党项族。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人元昊建立了历时190年之久的西夏国后,一些党项族人逐步融于回回民族当中,故延用此姓。

党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7、古代党姓的党(古读Zhǎng音掌),故党姓中有一支以音(Zhǎng)为姓,成为掌姓。

后掌姓中又分出以音(Zhǎng)为姓的仉姓。

即仉姓起源于党姓,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孟子的母亲即为仉氏,以择邻教子出名。

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党家山村距传说中的孟母村仅8里之遥,党家山村的东面6里处为仉林村。

仉姓多分布在鲁郡、琅邪郡、敦煌郡。其中鲁郡在西汉初置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琅邪郡在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敦煌郡在汉武帝置郡,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得姓始祖:夏禹。党氏来源,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代。

《姓氏考略》上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

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

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将军党耐虎。党氏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故党氏后人奉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缺)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党姓出自姬姓。

春秋时候,晋国有大夫被封到上党这个地方,其后代有的以地名作为姓氏,称为党氏,是今天党姓的一支起源。

还有一支党姓也起源于春秋时候,那时后,鲁国有个大夫被封到党这个地方,他的后代也以封地名为姓氏,成为党姓的又一支来源。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羌族中有姓党项的,后来和汉族融合通婚,学习汉族文化,接受了汉族单姓的习惯,就改为党姓。

又有说古代北方有鲜卑族人,也有以党作为姓氏的,后来成为汉族党姓的一个来源。

党姓明末由山西曲沃县迁徙北流,现历廿世约二千余人散居两波小一扶来各里,南丰祠建于新丰,信庵建于中和,泰堂祠建于丽洞,南山祠建于南禄。

光绪间陕西饥,南山子孙以祭祀余款乐助多金知县梁骝藻以惠普灾区题赠。

当代的党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山东、山西、云南等地较为集中。其中,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在秦陕大地的角落里熠熠生辉,近来年随着民居瑰宝的美誉声名鹊起。古时候,这里的人们盖起高堂广厦,筑起堡垒碉楼,坚守着自己的香火与财富;如今,他们的后代修缮墙垣,广纳游人,依然在这里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屋宇,和行将淡漠的古风。

元志顺二年(1331年),党姓始祖党恕轩,由陕西朝邑县逃荒至此,落脚开荒种田谋生。

100多年后,明洪武年间,贾姓始祖贾伯通,从山西洪洞县迁居韩城经商,第五代和党姓联姻,其子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定居党家村,成为党家村的第二大姓。

至今党家村依然由党贾两大姓氏组成,外姓极少。

党姓家族原以务农为生,而贾姓却有经商的传统,乾隆年间,贾姓创立了合兴发商号,经营日用杂货、木材、瓷器、茶叶、药材等,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地带发了大财,成为巨商。

在贾姓带动下,党姓也加入了经商行列。

道光至咸丰年间(17961861年),是党家村经营的黄金时期,传说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骡马络绎不绝,号称日进白银千两。与此同时,党家村大兴土木,进入了持续百年的建房高潮期。

全盛时,党家村建四合院数百座,还有泌阳堡和几十座哨门、祠堂与庙宇。

清末民初,战乱不断,应对有方的村人就不再经商,回归故里,安然守护着祖辈的财富且耕且读。再以后,党家村衰落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一部分的厅房、哨门以及戏台被拆毁。

直到80年代中期后,在日本建筑学会青木正夫先生的推动下,中日双方组团对党家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阻断了拆毁旧房的进程,这些民居瑰宝才保存下来。近年来,党家村被命名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2001年6月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人得以坚守故宅。

迄今为止,党家村有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已有670多年历史了。

(余略)

堂号忠武堂:宋朝党进,因为征伐太原而有功劳,所以他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

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实。

[党姓宗祠通用对联]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望出汉翊;姓启禹王。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党姓的源流和郡望。

(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怀抗敌志;有长者风。——李文郑撰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三原人党还醇,字子贞,天启年间进士;初官休宁知县。

崇祯年间官良乡知县,清兵攻来时,他据城固守。

因无救援的兵力,有人劝他躲避,他不同意,城破被杀。

下联典指明代忻州人党茂,弘治年间任武功知县。

有荣誉也不喜,有诽谤也不怒,有长者之风范。

擐甲执珽;低唱浅斟。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党进执掌禁兵,书名于珽(玉笏),常擐甲执珽而立。

下联典指宋陶谷得党进家姬,命掬雪水烹茶,问曰:党家有此风味否?姬曰:彼粗人,但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党姓宗祠六言通用联太仆名卿经术;镇南节度英风。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党茂事典。下联典指宋党进事典。党姓宗祠七言通用联二不德行人皆仰;两一壮语望自高。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武功知县党茂,忻州人。誉来不喜,谤来不怒,有长者之道。

下联典指清代名士党湛,同州人。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是间第一等人,故号两一。

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骁勇绝伦,羡进公英气;文章华国,仰琪祖芳声。

——佚名撰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武士党进事典。下联典指宋代有进士党琪,文名卓著。

附录一:[党姓典故、趣事——关于党字]追探起党字的本意和来历,党字在古代是一个贬义词,指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由此衍生出偏袒之意如党同伐异和亲族如父党、妻党之意。党的繁体由尚和黑组成,说明不是光明正大的。

党人是小人的同义词。

中国古人把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关于君子和小人的问题,孔子、孟子、朱子等历代子辈高人,都有极为精辟的论述,大文豪欧阳修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党朋论》,故在此对君子和小人就不多罗嗦,只简明介绍一下君子、小人与党的关系。

古人云: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有共同利益的小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组成一个集团,这样的集团就被称为党。

现代汉语中还残留了一些含有党字古意的词语,比如死党、恶党、结党营私等。

因为商人是重利的,违背了君子重义原则,所以在古代中国,商人历来都被认为是小人,经商牟利也被认为是小人行为。古人以为当官者必须具有君子风范,商人属于小人类,因此没有政治地位,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绝少能当大官。

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党人事件。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士大夫官僚遭排挤不得志,只好聚在一起发牢骚骂时政,当时称之为清议。宦官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成为暴发户后,对那些平时看不起他们,甚至把他们蔑称为刑余之人的士大夫深恶痛绝。

宦官向汉桓帝告发士大夫们沆瀣结党,诽谤朝廷,向全国通令逮捕党人,前后共有数千党人被捕。

汉桓帝下诏将这些党人革官归里,禁锢终身,不得再做官。

连党人的门生、故人、父子兄弟及五等以内亲属,也遭禁锢不得做官。

这就是所谓的党锢事件。宋徽宗时,贪官蔡京勾结宦官独专朝政。蔡京给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扣上元祐奸党的帽子,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上面刻写三百零九个党人恶名,昭示全国。被刻入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

党人的亲朋子弟也受到种种政治迫害。

明神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士大夫官僚又遭排挤,他们不免又聚在一起清议,讽议朝政,评人论物。魏忠贤给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周围的失意旧官僚文人,扣上东林党的帽子,搜捕治罪。

东林党的著名人物均被迫害致死,其它东林党人也被列榜,布告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入党人名榜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名誉。

上面党人、元祐党、东林党中的党均是贬义词。

中国古代把重利轻义的小人集团称为党,所以古代的民间团社没有自己把自己称为党的。

古时大一些的团体称会,小一些的团体称社,比如同乡会、哥老会、会馆、诗社、画社等,现代汉语也还有一些词沿用会和社的古意,比如学会,出版社,通讯社。

古来中国一直崇尚君子不结党。

《论语》说:君子不党;《墨子》说不偏不党;《书经》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反无则,王道正直。朱子把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人评为君子的典范,赞他们: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后来皇帝在大殿里也挂上正大光明的匾额,意在声明本帝志在君子,不近小人。中国古代为什么赞赏君子不党呢?因为一个人一旦加入一个集团,就不得不考虑到集团的利益。

一些自己本来不赞成的事,为了维护集团的声誉利益,只好装聋作哑,甚至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所以一个人一旦加入了党派,他就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与正直,这自然被崇尚独立正直的君子所不齿,因此中国古时的君子总是孤家寡人。然而中国的君子不党传统,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孤立的个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的党派组织。

中国历史上小人掌权的时间远多于君子掌权的时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人结党,君子不结党,很容易被小人党派各个击破。西方传统则是君子小人都结党,再加上选举,小人得志就不那么容易。

展开现在的各种媒体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党员、党委、党风、党报、党组织、党纪国法等等都是常用语。

党在中国现代的文化圈里,无疑是一个褒义词。

那么党字是什么时候由一个贬义词变成褒义词的呢?这还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最早的革命组织叫做同盟会、兴华会等,没有自称为党的组织。

日本明治维新后,一切向西洋学习,但那时大部分日本人不通洋文,必须把洋书翻译成日本人能看懂的汉文。

最让翻译头痛的是洋书中一些汉文里没有的固有名词,比如citizen,parliament,party,只好凭自己的体会创制新词。

日人翻译本来不甚精通汉文,不知怎么就把party翻成了党,于是日本出现了自由党、立宪党等政治团体。

当时清政府的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还曾经撰文嘲笑日本竟然出现了自称为党的组织。

不过黄遵宪的笑声未落,中国也出现自称为党的政治组织。

辛亥革命的革命家都是日本出身,日人用什么词,他们就用什么词。

革命家不仅把总统、总理、书记、干部等官名照搬进中国,还把党也带进了中国。按照中国传统称法,党是贬义词,可是革命党人救国心切,也顾不得日人翻译的汉文是否确切合适,一味囫囵吞枣生搬照套,于是中国就有了共产党、国民党等新词。

现在中国人似乎已完全接受日人对党字的理解,忘记了中国古代党字的旧意。现在我们说的党员党人,已与古代的党人有完全相反的含义,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的发展进程。

象同盟会九三学社之类的称呼,感觉上就要好一些。

现在又有一种新趋势,就是把古代旧意中的党改称为帮。

中国古代帮是暴力团伙的代称,与小人集团党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可是人们往往顾不得这些词语规范,在必要时把党派改为帮派;把结党营私改为结帮营私;把应称为四人党的称为四人帮。

中国的政治旧传统根深蒂固,那些自以为是君子的人往往不合群,自傲不凡,孤芳自赏,做事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中国的君子们历来推崇隐士,推崇谦让,不像西方的政客那样赤裸裸地竞争选票、争夺政权。

中国君子的不结党原则和谦让不争风尚,自然让那些结党又不谦让的小人处处占便宜,君子和小人斗,基本上都是君子输。

这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传统背景需要改造的一个方面。

附录二:[党姓典故、趣事——党氏祖先的由来]陕西省朝邑县(后并入大荔县)的沙土地,因久旱无雨而于裂,寸草不生。

第二年(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的三月,青黄不接的难民们纷纷逃离朝邑家园,四处求生。

逃荒人流中,有个叫党恕轩的壮汉,拉着饥饿多病的弟弟,在父母坟前跪拜一番之后,朝东北方向而来。兄弟俩沿路乞讨,饥肠辘辘,且人多争食,挤不到锅边。恕轩的弟弟不小心碰了一个客官的饭碗,将米汤倒在地上,遭到客官的唾骂:眼瞎了!挨刀的!你给我赔1恕轩正端了一碗米汤出来,看见客官正骂弟弟,一阵心酸,便将饭赔给客官,作揖道:客官,请原谅,我弟不小心碰了你,请吃这碗好了。

恕轩兄弟干瞪着眼,让客官吃了自己买的那碗粥,肚子更饿了。

弟弟忍不了,便爬在地上,用手抓那洒在地上的米汤,连米带泥塞进嘴里。

党恕轩领着弟弟继续向北走,过了合阳,来到百良塔旁,弟弟的肺病犯了,气喘难行,还出现阵咳,进而咳出了鲜血,瘫倒在地上,口中断断续续他说:哥,我不行了你逃生路吧,把咱党家的香火保篆碍弟弟断了气,恕轩痛哭一场,寄埋了尸体,做了记号,自言自语他说:弟弟,你暂安息吧。等哥哥发了家,一定搬你的尸骨,也建一座这样的坟1党恕轩只身一人,背着个包袱,朝韩城县而来。天快黑时,来到大朋村,这儿是传说中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村北边是魏长城遗址。

他进了村,听见了啼哭声,又听见了锁呐声,一定是谁家的人去世了,过事哩。恕轩一想,对,到过事的这家去讨碗干饭吃,不会被拒之门外的。

他寻哭声而走,看见门口挂着幡,门两边贴着白纸对联,便进了屋,将包袱往桌一放,坐在凳子上休息观看。

端盘子的帮忙人以为他是客人,急忙端来了两碗米饭,递上筷子,说:人多,顾不到,请自便。

饿了两天的党恕轩,感谢这过事的家,感谢这帮忙的热情客人!他热泪盈眶地狼吞虎咽起来,一会儿功夫便将两碗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未剩。恕轩吃完饭,提上包袱,向帮忙的打个招呼,急忙出了门,晚上睡在场边的麦积子内。

天麻麻亮,恕轩下芝川,过八仙镇,毓秀桥,上死牛坡,下寺庄河,看见东边沿河一片绿色,夕阳灿烂,无风无尘,空气清新,好一派川道田园美景!他不想再北上了。

便顺河东下,来到了这泌水河谷的北土崖下的东阳湾(即今之党家村小坡崖,又称吉家崖)。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党祺:宋代进士,他的文章很有名气。

党进:宋朝武将,因为征伐太原而立有军功,被朝廷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的重要职务。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实。

党茂:祈州人,明代武功知县。

党湛:清朝名士,同州人。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所以号为两一。

党蒙:清朝翰林。

字养山,号泌亭,生于韩城党家村,家境贫寒,12岁前不曾穿过袜子。

幼年随父到甘肃古浪县学官署读书。光绪二年(1876年),只身赴京赶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后经考试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奔陕。

党蒙随诸臣往潼关迎驾,受到赏识,委任为云南临安知府。

党蒙为官正直、尽力尽职,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

直到现在,党家村的人们依然时常提忆起这位先贤,他是党家村的骄傲。据说前些年,山东有部传统戏曲就叫《党蒙办案》,讲述的就是党蒙作为钦差,赴山东秉公执法,拒收重贿,依律诛杀贪官污吏的事迹。党蒙六世孙现在尚生活在韩城的党家村。

党还醇:字子贞,明朝时期三原人。天启年间进士,知休宁县令。

他勤于工作,处处为民着想,政绩很好。崇宁间,清兵攻击,他守住城堡,英勇抵抗,但是最后因为援兵没有及时赶到,城被攻破,他自己也因公牺牲。党崇雅:明末清初宝鸡人。

天启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崇祯年间,李自成在四川造反,因为党崇雅在朝廷上的言论失当,被定为从贼罪,被革职。

明亡清初,顺治年间授以他原来的职位,累升到国史院大学士,加太保。

兼太子博。

后来因为年老体衰而退休。

党怀英:金朝文学家,原籍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人。他能诗文,也精于书法,官至翰林学士,曾担任《辽史》刊修官。

党姓名人,宋有忠武节度使党进

分布地区:

郡望党姓望族居住在冯诩(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根据《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的记载:党氏望出冯翊郡。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

三国魏将左冯翊改为冯翊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的地区。2、

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