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
###诗词内容
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
###译文
长庆年间的清风依然留存,那是夔龙般的贤臣辅佐治理之后的余韵。太平盛世如膏泽之雨降下,如同周邵开始治理一方。
嵩山少室山面对着宫署,伊水和瀍水流入皇家的沟渠。清晨关隘开启如玉兔出现,傍晚锁钥收纳似银鱼归藏。
旧日的眷顾怜惜我因病去职,新的吟咏惦念着独居的生活。离别的声音有双白鹂的鸣叫,出行的样子是一篮舆。
被罢免后没有多余的俸禄,休闲时只有破旧的房屋。比嵇叔夜还要慵懒,像马相如一样口渴(有消渴病)。
酒常常承蒙(人)卖给我,诗曾经赞许能启发我。在洛中的归乡之计已定,一半是因为尚书(可能是指与尚书相关的情谊等因素)。
###鉴赏
此诗开篇以“长庆清风”起笔,追念往昔盛世贤臣治理之景,奠定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对过往的追思基调。中间多写景与叙事,“嵩少”“伊瀍”等描绘出宫廷周边的地理环境,“晓关”“夕钥”体现宫廷生活的规律与秩序。“旧眷”“新吟”等句则转入个人境遇与情感,将因病离职的无奈、独居的孤寂以及与友人的情谊等情感细腻展现。“罢免”以下几句,通过与嵇康、司马相如的对比,突出自身的生活状态与特点。结尾点明归计,“一半为尚书”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似有对尚书相关人或事的特殊情感因素促成归乡之念。全诗情感丰富,从对宏大历史的感怀到个人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生活经历,语言较为工整,有一定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然后,“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区。”嵩少指嵩山和少室山,伊瀍是伊水和瀍水,都是洛阳附近的地理名称。这可能暗示诗人的地理位置在洛阳,或者与洛阳的朝廷有关。接下来的“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玉兔和银鱼可能是指早晨和傍晚的景象,或者有象征意义,比如玉兔可能代表月亮,银鱼可能指鱼,但不确定具体指什么。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这里提到移疾,可能是指因病辞官,或者调职。索居可能指孤独居住,可能诗人当时处于离乡的状态。接下来的“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白鹂可能象征春天或欢乐,篮舆是轿子,可能描述出行的场景。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罢免可能指被免职,无馀俸说明没有积蓄,休闲有敝庐可能指退隐后住在简陋的房屋里。这里可能涉及诗人被罢免官职后的闲居生活。“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嵇叔夜是嵇康,以不拘礼法著称,马相如是司马相如,以渴求仕途闻名。这可能用典,表达诗人的懒散和对仕途的渴望。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这里提到酒和诗,可能诗人常饮酒赋诗,得到他人赞赏。“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洛中指洛阳,归计是归乡的计划,尚书可能指官职,可能诗人有归隐或回洛阳的打算。
综合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朝,特别是长庆和太和年间,诗人可能在洛阳,经历过被罢免官职后闲居,同时有归乡的计划。需要确认这些朝代和地点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关联。可能涉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比如因某种原因被免职,回到洛阳或家乡,同时以嵇康和司马相如为典,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此外,诗中提到的“洛中”和“尚书”可能指具体的地点和官职,需要进一步确认。
现在,用户要求仅返回背景文本,不包含解释。所以需要将这些分析整理成简洁的背景描述,确保不添加任何额外信息。可能需要提到唐朝的年号、洛阳的地理位置、被罢免后的闲居生活,以及其他相关的典故和人物。
唐朝长庆、太和年间,诗人寓居洛阳期间,因政事或健康原因辞官归隐,闲居于简陋居所,常以诗酒自娱。诗中提及嵩山、伊瀍等地理意象,暗含对洛阳政治中心的关联,同时借嵇康、司马相如典故抒发慵散与渴求之情,最终落笔于归乡计划与官职生涯的交织。
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旧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