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斋心洁素诚,自朝真祖报升平。华山秋草多归马,
沧海寒波绝洗兵。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
千官整肃三天夜,剑佩初闻入太清。
海日西飞度禁林,太清宫殿月沉沉。不闻北斗倾尧酒,
空觉南风入舜琴。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
雪风更起古杉叶,时送步虚清磬音。
太一天坛降紫君,属车龙鹤夜成群。春浮玉藻寒初落,
露拂金茎曙欲分。三代乐回风入律,四溟歌驻水成文。
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千官不起金縢议,
万国空瞻玉藻声。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
侧闻左右皆周吕,看取从容致太平。
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沧海举歌夔是相,
历山回禅舜为君。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
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
###译文
皇帝秉持着虔诚之心,斋戒沐浴,内心纯净,清晨便向真祖禀报天下太平。华山秋草繁茂,多有归马,沧海寒波平静,绝无战事,无需洗兵。银箭水已流尽,银河之势似断,玉炉香烟燃尽,日光渐生。众多官员在这三天夜里整齐严肃,刚听到佩剑声便知他们进入太清之境。
海日向西飞过皇家园林,太清宫殿上月色深沉。听不到北斗为尧帝倾酒,只觉南风融入舜帝的琴音。歌声压过钧天乐,闲梦消散,诏书归往秋水道,情谊深厚。雪风又吹起古杉树叶,不时传来步虚之声与清磬音。
太一天坛有紫君降临,夜里属车龙鹤成群。春天里玉藻浮动,寒冷初落,露珠轻拂金茎,曙光欲分。三代的雅乐如风吹入律管,四海的歌声使水波成文。众多官员在旌旗下一动不动,阳光照耀南山万树与云。
山峦簇拥飞云,海水清澈,天坛还未到傍晚仪仗就已准备好。众多官员没有提出金縢那样的机密之事,万国只能空自瞻仰帝王的言辞。禁火在清晨燃起,烟焰袅袅,宫衣轻拂雪花,寒意袭人。隐约听闻左右皆是周公、吕尚般的贤才,且看他们从容地使天下太平。
太和之琴因暖风而奏响南风之曲,水阔风高时能细细听闻。沧海举歌,夔为贤相,历山回禅,舜为圣君。在翠微呼喊之处生出红色的屏障,在清净的封禅之地升起白云。如今我病弱之身,因小隐而惭愧,想要把移文刻在泉石之上。
###鉴赏
这首诗围绕皇帝的祭祀、宫廷景象、天下太平的祈愿以及对贤才辅佐的期待等展开。首联点明皇帝斋心向祖报太平,奠定庄重虔诚基调。颔联以“华山归马”“沧海绝洗兵”展现太平盛世景象。颈联通过“银箭水残”“玉炉烟尽”的时间变化,营造出静谧氛围,暗示祭祀活动的进程。尾联写官员入太清,体现仪式的肃穆庄严。
第二首诗描绘了宫廷夜景及对帝王德政的联想。“海日西飞”“太清宫殿月沉沉”勾勒出宁静又神秘的宫廷氛围,“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以尧舜典故,借南风琴音暗示帝王如舜般贤明,期望政治清明。“歌压钧天”“诏归秋水”等句,展现宫廷生活的高雅及皇帝对臣下的恩情深重,“雪风古杉叶”“步虚清磬音”增添了空灵、悠远之感。
第三首诗写紫君降临的祥瑞及天下升平之象。“太一天坛降紫君,属车龙鹤夜成群”渲染出神秘庄重的气氛,“春浮玉藻”“露拂金茎”描绘出春日清晨的清新与华贵。“三代乐回”“四溟歌驻”表现出盛世的歌舞升平,“千官不动”“日照南山”则营造出庄重宏大的场面,彰显皇家威严。
第四首诗描绘天坛祭祀前的准备及对贤才致太平的期盼。“山拥飞云海水清”描绘出宏大壮阔的背景,“天坛未夕仗先成”体现祭祀准备的严谨有序。“千官不起金縢议”表明政治清明,无机密忧患,“万国空瞻玉藻声”突出皇帝的威望。“禁火曙然”“宫衣寒拂”描绘出祭祀清晨的清冷肃穆。“侧闻左右皆周吕,看取从容致太平”表达对贤才辅佐实现太平盛世的期望。
第五首诗借古圣典故表达对当前政治的期许及自身感慨。“太和琴暖发南薰”用舜弹南风琴典故,期望皇帝如舜般施仁政,“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以夔为相、舜为君的典故,表达对贤相圣君的向往。“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描绘出空灵清幽之景,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表达诗人因自身病弱不能为世所用的惭愧,及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整首诗运用丰富典故,营造出庄重、宏大又不乏清幽的氛围,表达了对太平盛世、贤君贤相的期盼及个人的感慨。
我需要分析这个诗词的内容来推断或想象背景。诗词似乎分成了几个部分,可能是不同的诗或一个长诗的不同段落。
让我阅读一下诗词:
-第一段:皇帝斋心洁素诚,自朝真祖报升平。华山秋草多归马,沧海寒波绝洗兵。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千官整肃三天夜,剑佩初闻入太清。
-第二段:海日西飞度禁林,太清宫殿月沉沉。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歌压钧天闲梦尽,诏归秋水道情深。雪风更起古杉叶,时送步虚清磬音。
-第三段:太一天坛降紫君,属车龙鹤夜成群。春浮玉藻寒初落,露拂金茎曙欲分。三代乐回风入律,四溟歌驻水成文。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第四段: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禁火曙然烟焰袅,宫衣寒拂雪花轻。侧闻左右皆周吕,看取从容致太平。
-第五段:太和琴暖发南薰,水阔风高得细闻。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
从内容看,这似乎是描述皇帝在太清、天坛等场所举行的祭祀或仪式,涉及道教元素(如步虚、太清、紫君),以及宫廷生活。关键词如“皇帝”、“斋心”、“报升平”、“千官”、“太清”、“步虚”等,表明这是一个道教或宫廷仪式的场景。
背景可能是在皇帝的祭祀大典上,皇帝斋戒、举行仪式,祈求和平、治理国家。诗词中提到了“太清”、“太一天坛”,这些是中国道教的神仙或圣地。
由于指令是“查找或想象”背景,我需要基于诗词内容推断背景。如果是查找,我可能需要回想或知道这个诗词的来源,但我不确定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看起来风格类似唐代或宋代的宫廷诗。
诗词中提到了“太清”、“步虚”(道教术语)、“周吕”可能指周公和吕尚,象征贤臣。
背景可能是在一个皇帝祭祀天地、祈福的场合,涉及道教仪式。
现在,指令要求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包含任何解释。所以,我需要写出一个简短的背景描述。
背景内容应该是什么?可能类似于:
-皇帝在太清宫或天坛举行斋戒仪式,祈求国泰民安。
-描述了宫廷官员的整肃和仪式的庄严。
我需要保持简洁,只返回文本。
结构上,我可以想象一个连贯的背景叙述。
例如:
在唐代的一次盛大祭祀典礼上,皇帝斋心洁素,举行斋戒仪式,祈求天下升平。宫廷官员整肃,太清宫殿内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包括步虚音乐和祈祷。皇帝的亲信贤臣在场,象征国家的繁荣。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解释性语言。
或许直接描述事件。
既然指令是“查找或想象”,我可以想象一个合理的背景。
让我提炼关键元素:
-皇帝斋心,诚心祈福。
-涉及华山、沧海、太清等地点。
-有音乐、仪式、官员。
-结尾提到“病身惭小隐”,可能皇帝在反思或谦虚。
背景:一次皇帝在太清坛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旨在报答升平、祈求国泰民安,涉及道教仪式和宫廷礼仪。
现在,仅返回文本内容。
我应该写一个简短的段落或几句话描述背景。
例如:
背景:皇帝在太清宫举行斋戒仪式,祈求国家太平。宫廷官员整肃,太清宫殿内举行步虚音乐和祈祷。皇帝的亲信在场,象征盛世。
但要确保不包含解释。
或许:
在唐代,皇帝于太清坛斋心洁素,举行盛大祭祀,祈求天下升平。仪式包括道教步虚音乐和宫廷礼仪,千官参与,场面庄严。
这个看起来像解释。
指令说“不要包含任何解释、说明或额外信息”,所以应该只是事实性的背景描述。
或许:
皇帝斋心洁素,举行祭祀大典于太清宫殿,祈求国泰民安。宫廷官员整肃,仪式庄严。
但要基于诗词内容。
诗词是连续的,描述了从斋心到仪式的过程。
我可以写一个连贯的背景:
背景:一次皇帝在太清坛举行的祭祀典礼,皇帝斋心洁素,宫廷官员整肃,举行各种仪式包括步虚音乐和祈祷,祈求天下升平。
现在,输出时,只需返回这个文本。
指令说“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可能是一个段落。
最后,确保是中文,因为原始文章是中文。
在唐代皇帝的盛大祭祀典礼上,斋心洁素的皇帝于太清宫举行仪式,祈求天下升平。宫廷官员整肃,太清宫殿内进行道教步虚音乐和祈祷,涉及华山、沧海等元素,场面庄严。仪式结束后,皇帝反思自身,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皇帝斋心洁素诚,自朝真祖报升平。华山秋草多归马,沧海寒波绝洗兵。银箭水残河势断,玉炉烟尽日华生。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