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译文
伯夷、叔齐互相推崇辞让,舍弃国家追寻自己所敬慕的。他们来到了周朝的都城,却又不合自己的心意。世间混浊无法容身,便在首阳山顶保持冰清玉洁。采食薇菜歌颂伏羲、神农时代,高尚的义行超越古今。
###鉴赏
此诗围绕伯夷、叔齐的事迹展开。开篇点明他们相互辞让国君之位,追寻内心敬慕之事,体现其超脱世俗对权力的追逐。“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写出他们到周后发现并非心中理想之地,凸显其对高洁的坚守。“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强调世俗污浊,他们选择在首阳山保持自身的冰清玉洁,展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最后“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通过描写他们采食薇菜、歌颂上古贤君时代,高度赞颂其高尚义行超越古今。全诗以简洁的笔触,生动刻画了伯夷、叔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二人崇高气节的敬仰之情。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这看起来是一首古诗词。我需要分析这首诗的内容,然后基于它来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
诗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大致是:
-夷齐互相推崇谦让,放弃国家被所钦佩。
-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可能指他们来到周朝,但内心并不认同。)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世道浑浊不可居,保持冰清玉洁在首阳山。)
-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采摘薇草吟咏伏羲和农神,高尚的义气超越古今。)
从内容看,这似乎在描述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伯夷和叔齐是古代两位贤人,他们拒绝为周朝服务,因为周朝是通过武力推翻商朝建立的,他们认为这是不义的,于是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诗中提到了“夷齐”,就是指他们。
背景:伯夷和叔齐是周朝初期的人物。他们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俩互相谦让王位,结果都逃亡了。他们批评周朝的暴政,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
所以,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赞美或反思这种高尚的品德,在世道混乱时保持清高。
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如果这首诗是真实的,我需要查找背景;如果不是,我可以想象。但看起来这首诗是基于历史人物写的,可能是仿古或原创。
假设这首诗是基于历史事件创作的,背景可能是作者在世道混乱时,借古讽今或表达自己的理想。
现在,指令要求: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不要包含任何解释或额外信息。
所以,我需要输出纯文本,描述背景。
背景内容:这首诗的背景可能是作者身处一个腐败的时代,看到世道不公,想起了伯夷和叔齐的高洁,从而创作这首诗来表达对清廉的向往或批评现实。
但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不能说“背景是...”,而是直接给出背景描述。
例如,如果我查找历史背景,我可以说:“这首诗创作于周朝初期,作者借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达对隐居避世的赞美。”
但指令强调不要包含解释,所以可能需要一个简短的描述。
再看指令:“查找或者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意思是“查找或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
所以,我需要提供一个文本内容,描述背景。
输出应该只是文本,没有其他东西。
例如:
在周朝建立后,伯夷和叔齐因不满周武王伐纣的行为,选择隐居首阳山,坚持清廉的道德原则,这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
但这可能太长了。需要精简。
既然是诗词背景,可能需要一个简短的段落。
指令说“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没有指定长度。
但为了遵守“仅返回背景”,我应该保持简洁。
现在,确认这首诗:看起来像是古汉语诗,可能出自《诗经》或类似,但《诗经》中没有直接的“夷齐”诗。实际上,伯夷叔齐的故事在《论语》和《史记》中有记载,诗可能是后人仿作。
在《诗经》中,有《首阳山》篇,但不确定。
我可以想象背景:假设作者是东周时期的文人,看到社会动荡,创作这首诗来赞颂古代贤人的气节。
背景文本:作者可能在世道混乱时,怀念或赞美那些拒绝参与不义之事、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输出格式:指令说“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只输出文本。
例如:
这首诗创作于中国古代,背景是作者借伯夷和叔齐的典故,表达对清高避世的向往,在腐败的官场中寻求精神高地。
但指令说不要包含解释,所以可能需要一个中性的描述。
或许:背景:周朝初期,伯夷和叔齐因道德原则隐居首阳山。
但要更全面。
指令是“查找或者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所以我可以基于知识想象。
为了安全,我应该提供一个基于历史事实的背景。
最终输出:一个简短的文本描述背景。
让我起草:
在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和叔齐作为孤竹国王子,因不满周朝的暴政,拒绝为周效力,逃往首阳山隐居,采摘薇草为食,最终饿死。这首诗正是赞美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清廉气节,创作背景可能是在类似的历史反思时期。
但指令说不要包含解释,所以需要去掉解释性语言。
或许:背景文本:作者借古喻今,表达对世道不公的批评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但要更具体。
既然原始文章是诗,我可以直接描述诗的背景而不提诗。
指令说“基于诗词的内容”,所以需要联系诗词。
输出:这首诗的背景是作者在世道混乱时,忆及伯夷叔齐的高洁,创作以颂扬其义行。
但要确保只返回文本内容。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