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_李端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舅乏郄鉴爱,君如卫玠贤。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
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
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僻岭猿偷栗,枯池雁唼莲。
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岁年。

AI注解:

###译文

丘迟本就是才华出众之人,刚成年就已在社交中往来周旋。舅舅缺少郄鉴那般对后辈的慈爱赏识,而你却如卫玠一样贤能出众。礼仪方面可与良友等同,情感上对美好之人尤为偏爱。庸俗之事何须如此辛劳去做,老态龙钟之人却更需要怜惜。我投掷瓦片不过是开开玩笑,你回赠美丽丝织品多么美好。在野外闲坐面对金黄菊花,沿着溪边行走脚踏浮萍。岩石高耸,云反而向下飘动,洞黑幽深,水暗中穿流。偏僻山岭猿猴偷食板栗,干涸池塘大雁啄食莲花。身处在云霞之外的寺庙,思绪却飘向明月照耀的田野。仍然遗憾被尘世的罗网束缚,糊里糊涂地度过一年又一年。

###鉴赏

这首诗围绕对丘迟的赞赏与诗人自身的感慨展开。开篇即点明丘迟的才华,以典故衬托其贤能。诗中既有对情谊互动的描写,如投砖赠绮展现友情。接着细致描绘自然之景,黄菊、绿钱、高岩、幽洞、猿猴、大雁等景象生动呈现,营造出清幽氛围。而身居寺庙却思及田野,体现出诗人内心对尘世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从对他人的赞美过渡到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又难以摆脱的复杂情感。

AI诗词背景分析:

诗的开头提到丘迟,可能是指南朝的丘迟,以才子著称。接着提到舅父缺乏郄鉴的爱,君如卫玠贤,这里用了两个历史人物来比喻诗人自己,说明诗人可能在自比,或者有高洁的情操。接下来的“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可能是在表达对世俗礼法的超脱,而对高洁之人的倾慕。

中间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色,如黄菊、绿钱、高山、洞穴、猿猴、枯池等,这些意象可能暗示诗人隐居或向往自然的生活。结尾部分提到“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霞外寺可能是一个隐士居住的地方,月明田则可能指代田园生活。最后两句“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岁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希望时间能快点过去。

接下来,我需要结合这些信息,推断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环境。诗人可能是一位南朝时期的文人,擅长写作,可能生活在东晋或南朝初期。诗中提到的丘迟,查了一下,确实有南朝齐的丘迟,可能诗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同时代的人。诗中的隐居意象,可能是在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在仕途受挫后的隐逸情怀。

另外,诗中的“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等句,黄菊象征秋天和高洁,绿钱可能指铜钱,但这里可能用作踏地的意象,结合自然景观,可能是在描写隐居时的闲适生活。而“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则描绘了山中的幽深景色,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最后,诗中的“身居霞外寺”可能指的是诗人隐居在一个名为霞外寺的地方,或者只是借用寺庙的意象来表达隐逸的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的背景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期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南朝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丘迟,在经历仕途波折后选择归隐田园。他寄居于山水之间,常与高洁之士为友,却对世俗礼法持超脱态度。某日,他漫步于黄菊遍野的山野,踏过溪边青苔,抬头望见高山流云,俯瞰幽深洞穴,目睹猿猴摘栗、雁鸭戏莲的自然景象,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中既流连于霞外寺的静谧,又心向月明田的广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隐退生活的深切眷恋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舅乏郄鉴爱,君如卫玠贤。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投砖...

下载文档
已下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