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经典词曲/正文

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_皎然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AI注解:

###译文

靠近蘋洲能隔绝暑气,迎着凉爽之意想要泛舟。荣耀地从宪府而来,高兴地与夕郎一起游玩。

气势盖过沧浪水的颜色,风吹着那漫漫的水流。谁说这是三伏天的夜晚,唯独这里在月亮前有了秋意。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暑热中欲泛舟蘋洲的情景,因有贵客从宪府来且与夕郎同游而倍感欣喜。诗中通过“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展现出一种开阔的景象与氛围,尾联“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更是巧妙地点出此地在三伏夜中却有秋意的独特感受,营造出一种清凉而愉悦的意境,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的惬意心情。

AI诗词背景分析:

原始文章是诗词: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我需要基于诗词的内容,查找或想象下创作诗词的背景。

诗词内容分析:

-"隔暑蘋洲近":隔开暑热的蘋洲(可能指水中的小洲)近在眼前。

-"迎凉欲泛舟":迎接凉爽的天气,想要泛舟。

-"荣从宪府至":荣(可能指人名或尊称)从宪府(可能指官府或家族)来到。

-"喜会夕郎游":喜庆地与夕郎(可能指官员或朋友)游玩。

-"气夺沧浪色":空气夺走了沧浪(可能指江水或浪花)的颜色。

-"风欺汗漫流":风欺凌着汗漫流(可能指水流或风中的感觉)。

-"谁言三伏夜":谁说这是三伏天的夜晚?

-"独此月前秋":独自享受这像秋天般的月前(可能指凉爽的季节或特定时间)。

整体感觉: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消暑、泛舟游玩的诗,可能有官场背景,涉及宪府和夕郎,暗示作者可能在官场中,与友人相聚。

现在,我需要查找或想象创作背景:

-查找:基于诗词内容,我可以从诗词中推断背景。例如,地点可能在水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人物是官场人士。

-想象:如果找不到确切历史背景,我可以合理想象,比如在古代中国,可能是一个夏日,作者在官府或家族的活动中,与友人泛舟游玩,感受到凉爽的夜晚。

指令说“查找或者想象”,所以我可以基于诗词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

背景内容应仅返回文本内容,不要解释。

所以,我需要输出一段文本,描述背景。

例如:背景是作者在夏日的夜晚,泛舟于水边,与友人从宪府而来,共度凉爽时光。

但要确保仅返回背景文本,不要添加任何其他东西。

指令说“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写一段描述背景的文本。

格式:原始文章是HTML格式,但我的输出应该只是纯文本。

指令是“仅返回背景的文本内容”,所以我应该输出纯文本。

内容:基于诗词,背景可能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作者在水边泛舟,迎接凉风,有友人从官府来聚会,感受到夜晚的凉爽,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天

要保持简洁,直接描述背景。

最终输出:一段文本,描述创作背景。

作者在夏日的夜晚,泛舟于水边的蘋洲,迎着凉风,与从宪府来访的友人夕郎共游,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和风的强劲,仿佛在炎热的三伏天之外,独享秋夜的凉爽与宁静。

显示全部内容
下一篇:最后一页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下载文档
已下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