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卷文章为世重,出尘心迹少人同。
腾腾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觉梦中。
译文:满卷的文章受到世人的敬重,超凡脱俗的心境和行迹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同。悠然自得地修炼真理,全然不顾这浮生如同在觉与梦之间。
鉴赏:首联“满卷文章为世重”展现出主人公才华出众,其文章被世人看重,体现出他在学识方面的卓越成就。“出尘心迹少人同”则突出了他心境超脱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独特的精神追求。颔联“腾腾自得修真理”描绘出主人公悠然自在、全身心投入修炼真理的状态,“腾腾”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他的闲适与自得。“不管浮生觉梦中”进一步强调他对世间虚幻的浮生不以为意,专注于追求真理,有一种看破红尘、遗世独立的豁达。整首诗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且精神境界超凡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生活态度的赞美。
那么,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作者功成名就之后,但又感到世俗的纷扰,转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可能在隐居或修行,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或者,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厌倦了官场,选择归隐,专注于修道。另外,也有可能是在经历了人生起伏后,看透世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表达超脱的态度。
我需要确保背景设定符合诗中的意象,比如“文章”可能指科举或文学成就,“出尘心迹”则强调其超凡脱俗,“修真理”可能涉及道家或佛家思想,“浮生觉梦”则带有道家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因此,背景可能是一个文人,在仕或隐之间,最终选择归隐,专注于精神追求,同时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一位才华横溢的士人,在功名利禄与超脱尘世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他或许曾通过科举或文学创作获得世人的赞誉,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清醒。在纷扰的世俗中,他选择以闲适自得的态度修身养性,追求更高的真理。眼中的红尘纷扰如梦境般虚幻,他看淡浮生,专注于内在的修行,将世间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这样的背景或许设定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山水之间,或是隐居的书斋里,他以笔墨为伴,以天地为家,抒发着对人生和真理的独特感悟。
满卷文章为世重,出尘心迹少人同。腾腾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觉梦中。